第二书包网辣文 > 玄幻小说 > 神的灵魂 > 永明后人
    之后的日子,识玉是抱着自己的骄傲度过的。

    江湖上或许有很多关于她的传言,其中应有对她一个弱女子的无情耻笑,父亲告诉她,不要在乎这些流言蜚语。

    “阿玉,你做的很对。”父亲的眼中似有大海一般的包容,这种眼神让人心安:“这世上很多人爱憎分明,别人若是伤他一分他必加十分还回来;又有一些人手无缚鸡之力,受了别人的屈辱无能为力,只能在心中怨天尤人。前者如江湖上背负血仇滥杀无辜之人,后者如深闺怨妇。”

    “爹爹。”

    益阳笑笑,接着说:“这两种,都是下下之选。”

    “那上上之选呢?”

    “我现在只能告诉你四个字‘上善若水’,剩下的得你自己去悟。”

    “阿玉不明白。”

    “你现在当然不明白!道理不是靠说的,是靠悟的。这么着,你已经窝在家里这么久了,下山去看看吧。”

    “爹爹?”诧异地看着父亲。

    “走走走,出去看看,看看大山,看看大水,等你什么时候想回来了,爹娘在这里等着你。”

    “你回来了?”身后的门开了,不知何时,一个身形飘逸的女人站在她身后。

    “卓姑姑,好久不见。”

    卓可若,玉华宫中的修行之人。不理宫中俗物,只寄居于一处修行。从面相上看,她不过三十岁上下,识玉从十年前第一次见到她时她就是这副容貌,十年过去,她居然没有丝毫变化。此人面上看不出悲喜,仿佛并不属于尘世。

    “东西带来了吗?”卓可若向她伸出手。

    “没有。”识玉坦然答道,做了一个耸肩的动作:“我把它毁了。”

    如她所料,听见识玉的回答,卓可若面上并无波澜:“上古神器锁心玉,玉华宫之根本,就这么被你毁了?”

    “是啊,我把他砸在洛启铭的脑袋上。”识玉笑道:“说是神器,可也脆的很呢。”

    “唉。”卓可若长叹一口气,“当年你盗走锁心玉毁了帝后二人的塑像,自罚看守玉华宫十年,如何你的心性还是无半分变化?”

    十五年前,识玉在玉华宫中无意间拿到锁心玉,动摇了玉华宫之根本,被玉华宫人找上门。其时洛启铭已经离山,识玉心灰意冷,便答应卓可若在玉华宫修行十年以赎自身罪过。这十年间,她没少打听关于洛启铭的身世,却总也理不出头绪。他好像从不属于这个世界,无根无缘,无本无末。十年前,新上任的史官陆烬被派到客州岛搜集民间史料,识玉脑子一嗡,几乎没追上去。来人对着太祖帝后的神像恭恭敬敬地行礼,并不同于那些祈求姻缘的少男少女。识玉故意在他面前摔倒,却只听到来人礼貌而客气的问话:“姑娘,你没事吧。”眼神中的陌生刺痛了她。就在她几乎以为自己认错人的时候发现那人身上佩的那一枚白玉佩。时光流转,这枚死物还在,人却已经变了。

    “卓姑姑,阿玉愧对您的教诲之恩。”识玉低头,向她行了一个庄重的礼。

    “罢了,说到底你也不过是个俗物罢了。”卓可若命她抬起头,这丫头还是以前那个样子,没有任何变化,参不通,看不透:“那接下来你有如何打算?还要找他吗?”

    “嗯。”识玉点点头:“当年阿玉得到锁心玉,将它赠给心上人,那人却离我而去。想来传说毕竟是传说,有缘无缘不在石在人而已。阿玉找他,只是为了给我这十几年的光阴寻一个交代。”

    卓可若点点头,道:“你心结在此,是该先去了结。不过可要记着你父亲说过的话。”

    崔识玉抬头,凝神半晌:“弟子永远谨记。”

    程询在一夜熟睡后精神已经养的很足,准备开门,继续自己一天的旅途。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打开门后映入眼帘的竟然是那个人。

    “昭判哥,你怎么会在这里?”按照父王的安排,他此时应该还在客州岛等着瑶姬,怎么会出现在泸阳。

    “你还说我,义父让我们一起去护送瑶姬,你怎么先给溜了。”杨昭判不苟言笑,目光炯炯地看着他。

    虽然在瑜王府,杨昭判是义子,程询才是世子,可对这个刚硬的军人,程询先天就有一丝忌惮,他可是亲眼见过这家伙练功时的那副狠样,想起那个被杨昭判一掌拍的粉碎的木头,程询觉得自己的骨头都疼。

    “我哪里是溜呢。不过在广阅楼,出了些问题。”

    程询将自己在广阅楼中发生的事情从头到尾给杨昭判讲了一遍。

    “所以我得赶紧赶回会宁,告诉父王,让他早做部署的好。”

    杨昭判眉头紧锁,心底起了波澜:“莫名其妙的字?你们不会看花眼了吧?”

    “怎么可能。我们两个人四只眼睛呢。就算我看错了,陆烬总不见得和我一样看错吧。”

    “会不会是你说的那个莫名其妙出现的姑娘呢?”

    “有这可能,不过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觉得先回去让大家小心,有备无患嘛。”

    二人还未说完,只听隔壁房间的们咯吱一声开了,走出个苗条美丽的女子:“怎么是你?”

    程询与这人见的时间虽然不多,但印象太过深刻,一下就认出了对方:“识玉姑娘!”对杨昭判道:“她就是我说的砸陆烬玉佩的那个姑娘,书稿上的字也许就是她写的。”

    “什么字?我怎么不知道?”识玉捋了捋自己的头发,走到二人面前:“在广阅楼外就听你们问我什么字的事情,到底怎么回事?”

    杨昭判上下打量这个女子,面庞白皙,容貌秀丽。说是陆烬的相好倒也不算冤枉他。

    “道统十五年九月十五日有变,这几个字,你敢说跟你没有关系吗?”

    识玉摇头:“我只是来盗玉,并不知道什么字的事情。”

    程询道:“那就奇怪了,那日在广阅楼外,我只看到你一个人。”

    “道统十五年九月十五日,什么日子?”识玉问。

    杨昭判像看怪物一样看着她,他不相信在大启国的境内竟然会有人不知道万寿节的。

    反倒是程询在经历过陆烬那样的人之后显得淡定许多:“就是万寿节,皇帝陛下的寿辰。”

    “哦,”识玉点头,“那日子很重要吗?”

    这下换到程询和杨昭判一起呆立,二人不知怎么接这话才好。

    “反正不管怎么说,这消息不能告诉太多的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万寿节那天,那么多人齐聚京城,要是引起骚乱,后果将不堪设想,你知道吗?”杨昭判命令道。

    “这一点我早就想到了,昨日飞鸽传书给父王,我随后到京城,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

    杨昭判问:“既然你能想到飞鸽传书,为什么在客州的时候不直接放一只鸽子,自己还骑马来泸阳做什么?”

    “啊?”程询不好意思地摸摸自己的后脑勺,尴尬地扯了扯嘴角:“忘了。”

    杨昭判无奈地叹了口气,这个世子,从小就是这种没心没肺的性格,什么时候才能独当一面,让义父少操点心呢?

    “不过万寿节那天,究竟会出现什么变故呢?”程询对于这样问题百思不得其解。

    “或许只是无稽之谈,你压根不必放在心上。”

    识玉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直觉告诉她,那条消息绝对不会是子虚乌有:“二位,或许,我可以帮忙。”

    “你?”程询用狐疑的眼光看向她。毕竟这女子的来历本身就是一个谜团,让她来解答这更大的谜团,怎么都让人放心不下。

    见二人不相信自己,识玉也不急着辩解:“我有一个表妹,跟我约好在这里会和,一起到会安访亲。”顿了顿,加上一句:“她是永明侯陶舍北的后人。”

    永明侯陶舍北,这个名号太过响亮,即使是身份高贵的程询和杨昭判也不得不立即肃然起敬。当年跟随太祖皇帝一起南征北战,靠计谋赢了多少场大的战役,在平定天下之后归隐山林,太祖皇帝四方寻找,想让他接着为国效力,但最后只留下了一句预言似的话:“大启之福,在于上尧”。太祖皇帝得到这八个字时,上尧宫已经在建,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程随本来不愿意信这乱七八糟的预言,但鉴于陶舍北在战争中神乎其神的计谋,半信半疑地将这八个字昭告天下,求解于天下人。终其一生,上尧宫未建成,自然也没有办法访到谜底,但在弥留之际,似乎参悟出什么,说:“永明侯,果然是算国运之人。”

    之后百年,无数人想解开这君臣二人之间的秘密,可是却不得要领,流传于民间的演绎不少,但终究只算是猜测。这位能够算国运的永明侯,也因此染上更多的神秘色彩。

    永明侯起于卜算,这点倒是毋庸置疑,尽管至永明侯归隐后再无人见过陶家的人,但陶舍北在大启神算子的地位却从未改变。

    “真的假的?”程询还是将信将疑。

    “一会儿你见到她就知道了。”

    说话间,三人已经并肩下了楼,来到大厅,杨昭判招呼店家为众人做早饭,程询继续询问识玉关于永明侯后人的故事。

    说话间,门口进来一个娇俏的姑娘。

    “表姐!”那姑娘见到崔识玉,笑迎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