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大林郡议事厅内。
回到城内,王延骧清点人马。己方死伤二十五人,其中待罪六人战死四人,杀敌百余人,算是小有斩获。王延骧向王旦汇报着午后这一战,多有称赞火字营之语,并言赵八六与安田子之勇,颇有嘉许之意。
王旦淡淡道:“此处只你我二人,你自夸火字营也就罢了,若有外人在场,你可莫要如此自负。”
王延骧唯唯受教。
王旦端坐主位,案几上放着一张崇州地形图、一块醒木、一摞文书,一柄长刀倚在案几之侧,别无他物。
“你火字营虽勇,但军纪还须从严才是。此次抢狗之事虽小,但秋毫无犯是我亲口所说,你麾下那六人竟敢明知故犯,难不成眼中没我这个大帅不成。”王旦浑身透着儒雅风范,若是卸了戎装,旁人定然以为他只是个文弱书生。但即使坐在椅上,王旦身上仍然透露出威严气势。
王延骧连称不敢,道:“昔日夺得城池时,为补充军需、激发将士血性,多有烧杀劫掳之举。此次骤然下令秋毫无犯,可能是下头的将士多有不惯。”
王旦瞪了王延骧一眼:“放肆。为将为卒者自当令行禁止,岂能自找借口。圣上雄心不已,现以仁德之心待百姓,百姓自然归心,此乃帝业。昔时只管攻城略地,不顾百姓死活,乃霸业。圣上这是想为统一天下做准备哪。”
周帝元弈即位之后,大刀阔斧地整肃军伍,精简士卒,选贤举能,大改往日军营侈汰作风。后西征南伐,扩地千里,使大周成为西齐、南梁三国中最为强大的国家。大周多年用兵,胜多负少,周帝早有一统天下之心。
“圣上年事愈高,愈发仁德了。但就算我等步步为营,一路收买人心,想用十万大军一举攻灭齐国,难于登天。”王延骧迟疑了一会儿,还是把心中疑虑说了出来。
大周仅这一路出兵十万攻打西齐崇州大林郡,未有偏师从旁牵制,想要一路攻到齐都嘉泰城,除非孙子再世,孔明复生。
“我出师时,圣上只是交代不可暴虐,要做仁义之师。除此之外,并无其他圣命。”王旦道:“我私自揣度,此乃圣上欲展现我大周仁义之师、王者风范之意。向者西齐、南梁风传我大周穷兵黩武,圣上严苛暴虐,周军犹如豺狼,此次我军正要改变此等偏见。你帐下那六人已战死四人,死则死矣,但剩下两人虽作战勇猛,但活罪难饶,你回去还须严加惩戒才是。”
“诺,末将回去便赏他二人各三十军棍便是。”
王旦很是满意:“令则行,禁责止,宪之所及,俗之所破,如百体之从心,将之所期也。若本将朝发令,士卒夕犯法,焉能成军。”
“瑾受命。”
昔日周太祖杀魏出帝自立时,王旦之曾祖父王祐有拥立之功,被封为武成伯、前将军。后王家世出虎将,竟接连当了四代前将军,尊宠无比,王旦乃大周少有的儒将,王延骧亦有乃父之风。当日周帝第一次见到王延骧之时,见其器宇轩昂,气度不凡,便道“将门之后当如是”,并以琉璃公主字之。
一刻钟后,前将军帐下僚佐副将皆已到齐。
右首边以王延骧为首,身后恭敬站着风字营都统蒋璘、林字营都统范甲丁、火字营都统彭淹以及山字营都统马智,以下是抚军将军蔡敏之、武卫将军郭适、荡寇将军江元。蔡敏之、郭适、江元皆前将军麾下勇将,军中皆称其为王门三虎。
左首边以军师王怀诩为首,身后是一班文臣。
厅室正中央是一偌大沙盘。
王旦率先开口道:“齐国已派大军来对阵。敏之,你将探得的敌军情况说来听听。”
抚军将军蔡敏之应诺出列道:“齐国大军今日午后才到,结营于大林郡之东十里之地。据斥候来报,敌军在五万左右,由齐国大将高观率领。先前敌军前锋大将朱弛已率领五千人马前来试探我等,被王小将军击退。”
蔡敏之与王旦年龄相仿,才思敏捷,年少时便跟随王旦南征北战,立功无算,乃军中宿将。午后齐将朱弛的五千人马明明是他自己击退,却偏偏将功劳归于率军出击、小胜即回的王延骧身上,足见其为人圆润。
王旦道:“蔡将军守御东门固若金汤,岂能被朱弛之辈轻易攻破。”
蔡敏之一笑了之,正色道:“高观乃齐帝叔父,久经沙场,实为齐国名将。末将估计他明日即会率领大军攻城,将军还须早做计较才是。”
齐先帝高双在位十六年后崩,太子高洋即位。即位后第一件事,便是封其叔父高观为康王,足见其对叔父之敬重。高观已年近七旬,自少便与乃兄高双领兵征战,一步一步打下齐国基业,乃齐国国父。
王旦沉吟道:“高观乃百战名将,不可小觑,还须从长计议,诸君有何良策但说无妨。”
议事厅内突然陷入沉静,众人或捋须沉思,或盯着沙盘苦思良策,或脑袋空白,不作思索。
见无人响应,王旦转头问向军师王怀诩:“王先生可有良策?”
王怀诩面色清癯,皮肤黝黑,双目炯炯有神,颔下短须修得甚是齐整,最好黄老养生之道。在王旦帐下屡立奇勋,智计百出,深受信任,王旦待之如弟。
王怀诩笑道:“下官亦苦无良策。只是我十万大军驻扎于此,齐帝只派五万大军来援,未免小瞧了我等,只怕后头还有援军。”
蔡敏之道:“先生所虑甚是。有斥候来报,崇州太守迟鼎已在海中郡调集人马,应是援应高观之举。”
王怀诩忙出列走近沙盘,缓缓道:“高观大军驻扎大林郡之东,迟鼎在大林郡之东北的海中郡,若二人两路夹击,恐为大患哪。”
蔡敏之道:“我意亦如此。何不趁迟鼎大军未至,先败高观。”
以十万大军攻打五万齐军当稳操胜券。蔡敏之话音刚落,诸将皆随声附和。
王怀诩沉吟一会儿道:“吾闻高观乃齐国宿将,一向谨慎敦厚,现年事已高,更显稳重。况彼既敢遣五千军士攻我东门,就定会严加防御,以免我军怒而袭之。在下思忖,若蔡将军领军攻之,轻则无功而返,重则堕入敌军伏击之中。”
蔡敏之默然。
王延骧突然指着一座高山道:“此山唤作何名,何不先取之。”
看着王延骧手指之处,王怀诩两眼放光,兴奋道:“正是。此山位于大林郡东北不足十里,若得此山,就可与大林郡连成一线,互为犄角。”
蔡敏之道:“此山名唤荡山,山势高峻,巨石嵯峨,原先有五千余齐军驻扎此处,不知现在还在否。”
王延骧倒没把五千敌军放在眼里,兴奋道:“若能取得此山,一来可与大林郡遥相呼应,互为援应,二来也可切断迟鼎与高观联络。正是一举两得。”
王旦沉吟道:“此计可行,王先生以为如何?”
“下官自然是赞成的。只是夺山宜速战,一旦敌军稳住阵脚,据山固守,只怕无数月之功难下此山。因此,将军须派一骁将前往才是。”
王怀诩话音刚落,王延骧即请命道:“末将愿往。”
王延骧帐下风、林、火、山四大营各营约两千五百将士,凑好一万之数,皆是军中精锐。风字营在都统蒋璘统帅下,以善驰速战闻名;林字营在都统范甲丁统帅下,以阵法变换闻名;火字营在都统彭淹统帅下,一骁勇善战闻名;山字营在统帅马智统帅下,以稳重善守闻名。
四大营建立不过五年。在这五年中,王延骧严加调教,日夜操练,花费巨大心血。四大营亦屡立奇勋,攻城拔寨多充当先锋之列。此次攻下大林郡,首先攻上城垛、夺取城门的正是火字营将士。
王延骧对四大营很有信心,夺取荡山自然义不容辞。
见王延骧志气高昂,主动请命,王旦很是欣喜,道:“如此甚好,你二人今夜便奇袭荡山。只是荡山或许还有敌军驻守,且不知高观有无派军协守,你此去还须谨慎行事才是,有劳郭适将军与你一同前去。若有非常之事须二人熟商后再定计较才是。”
王延骧、郭适齐声应诺。
王怀诩亦道:“甚是。高观非平庸之辈,只怕已然派军驻守荡山。若荡山难攻,二位将军引军回来便是,切不可贪功急进。”
王旦道:“我大林郡将士亦当牵制住高观才是。蔡敏之、江元,今夜随本将率军进攻齐军大营。此战不求胜,但声势定要浩大。”
众将齐声应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