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多彩夕阳
一○三养鹦鹉
经过观察,我发现在母鸟孵化及小鸟自食其力之前,公母鸟有着严格的分工。母鸟只管孵化,除了偶尔出来活动活动筋骨,吃喝全靠公鸟喂。公鸟的任务有两条,一是负责警卫,二是喂母鸟。
公鸟几乎不停的吃,吃饱后,再将食物从胃中吐出来,一口一口地喂母鸟,而喂母鸟时只能站在房门口,脚不能跨进产房半步。等到小鸟出世之后,公鸟仍然负责喂母鸟,母鸟再把胃内经过二次消化的食物吐出来,一口一口地喂小鸟,直至小鸟能自己吃食。当然,其中还包括训练小鸟如何爬高上底,如何飞翔。
前些天,因为老鸟又孵化了,为了不让小鸟打打扰母鸟,我把小鸟关进了另外一个鸟笼。由于我的大意,忘记了关笼门,让已经长大的小鸟飞跑了。跑了就跑了,好得老鸟又孵化了。这次母鸟下了6个蛋,碎了两个,一个坏蛋,出了3只小鸟,中途夭折1只,成活两只。
出于好奇,我想把小鸟的成长过程拍摄下来,每隔几天就把小鸟弄出来拍照。可是,由于我的失误,在抓小鸟的时候惊吓了老鸟,一不留神让母鸟飞出了鸟笼。开始母鸟还站在附近的树上,听着小鸟和公鸟的叫声一次次想飞回来,可突然飞来一只野鸟把它吓跑了,这一飞就再也不见踪影了。
母鸟飞走了,这喂小鸟的任务谁来完成呢?整个家庭乱了套。公鸟一个劲地叫,小鸟也饿得叽叽喳喳乱叫,我这心里别提有多难过,拿着望远镜在四周找了半天也不见母鸟的踪影。
半天过去了,嘿!公鸟竟然开始喂小鸟了!我喜出望外,这一下小鸟有救了。可是一旦闲下来,公鸟还是扯着嗓子叫,希望能把母鸟叫回来,一日夫妻百日恩呀!为了安抚公鸟,我去花鸟市场又买了一只母鸟。
可是,不知是公鸟思念前妻还是看不上这个母鸟,从母鸟进笼子,两人就打个不停。我就纳闷儿了,这只母鸟比起前一只,论身材,论长相是略逊一筹,但人家怎么也是个黄花闺女呀!不行,看来,时代不同了,鸟儿和人一样,强扭的瓜不甜,包办婚姻行不通,感情的事得慢慢培养才行。我期待着这个后妈能善待这双小鸟,尽早承担起家庭主妇的重任,建立起一个新的和谐的家庭。
小鸟失去了母爱,自己开始练习飞翔,兄妹俩分别从二楼上跳了下来,除了公鸟喂食之外,开始自己胡乱地啄食了,看来是死不了啰!这大概就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原因吧。可怜的公鸟既当爹又当娘,除了喂小鸟还得给小鸟做飞翔示范动作,闲下来还得整理内务,加上思念前妻,心情一直不好,几天来显得苍老了许多。后娘毕竟是后娘,只管自己吃,家务事一概不问,看来是个不称职的后妈哟。
经过一周时间的观察,一致认为这个后妈不称职,应该休了它。于是,前天一早,我又来到花鸟市场,将那只绿色的小鸟退还给主人,贴5元钱换一只蓝色的,据说是下过蛋做过母亲的老鸟。
这只鸟比起那只要漂亮一些,也稳重的多,估计会好处些。不料,放到笼子以后,还是不受欢迎。开始是公鸟不容它,昨天起,公鸟连同两只小鸟全家群起而攻之,弄得这只蓝色的老鸟无处藏身。哎!还真不好办,说是创建和谐社会,谈何容易。
又过了一周,小鸟完全自食其力了,买来的蓝鸟也适应了环境,毕竟这只蓝鸟是做过母亲的,不仅知道操持家务,还主动地为已经能自己吃食的小鸟喂食,它的举动很快迎得了大家的赞同,一家四口的和谐气氛终于形成了。
一○四战友聚会
2008年4月28日,战友中的大款,当年74师篮球队队员王甲云牵头,招集了原泰州2008部队师医院和师篮球队为主的战友聚会。来自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湖北等地的战友50多人,在泰州聚会。
由于相隔20多年,有的相隔30多年未见面,昔日朝夕相处的战友许多见面都不敢认了。当年的少男少女如今都已经是年过半百,有的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大家互相拥抱,热泪盈眶,畅谈过去,诉说后来,感慨万千。
一级战斗英雄,83岁高龄的老师长刘奎基,85岁的师政治部副主任王力也到会助兴。还有当年军区篮球队教练,下放在74师劳动锻炼,后来被师长以“废物利用”的方式作为师篮球队教练的吴承章也参加了聚会。此次聚会让人印象最深的,一是战友变化太大,当年十五六的毛孩子,如今已是五六十岁的老人,有的完全认不出了;二是故地重游,生活工作了五年之久的地方,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从童年成长为青年的地方,离开三十多年的泰州,变化大得让人难以想象。过去30分钟可以绕城跑一圈的县级城市,如今是规模翻十几倍的地级市,当年的部队很小的营房早已被高楼大厦所替代,过去熟悉的饭店没有了,两层楼百货商场不见了,街道变宽了,三十年呀!弹指之间。
战友聚会以后,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于是乎,大家在战友网上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有的诗性大发,有的搜集战友名册,有的转发当年的照片,各展其能,就这样,激动呀,兴奋呀,足足持续了一年多。
2009年12月5日是合肥地区1969年12月5日入伍的老战友40周年的日子,合肥的战友借此机会举行了战友聚会。84岁高龄的刘奎基再次参加,成了聚会的支柱,合肥市领导的到会给聚会增添了亮点。
参加聚会者都是原74师的司、政、后机关及直属单位的官兵,大家来自安徽、上海、江苏、浙江、湖北、贵州等省市,此次聚会规模空前,300多人的聚会,自始至终有条不紊,热闹非凡。
从部队到地方,复转人员成为建设祖国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许多人早已成为企业老总、政府要员、商界精英、技术骨干。这次聚会的人群中有两位格外引人注目,一位是现任贵州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厅厅长的崔亚东,一位是终身享受国务院津贴、正军职、国家一级作家的胡正言。
他们一位是74师的战士复员到地方,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一位是在74师,从战士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成长经历着实让人敬佩!
此次聚会的程序也可畏别具一格,聚餐前,随着胡正言宣布的现在开始“点名”,司令部——到!政治部——到!后勤部——到!高炮营——到!警卫连——到!通讯连——到!防化连——到!师医院——到!值班员喊到哪个单位,十几人乃至几十人喊声雷动地集体答“到”,这一程序不仅振奋精神,激动人心,而且使人浮想联翩。
一次次的战友聚会,一幕幕的往事流连;一场场的谈笑风生,一句句的肺腑之言;不觉间,战友年轻时的容颜早已悄然改变。除了这两次之外,还有1994年10月6日的《南京聚会》和2003年3月8日的《杭州聚会》,也都给战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战友每聚会一次,哪怕是两三人的小型聚会,都会给自己平静的心情掀起一股波澜,而且是久久不能平息。
军营写下了那段难忘的岁月;
战友造就了这一无双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