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五专车游缅甸

    1988年夏天,学校接到国家教委通知,要我校派一人到成都参加“内地西藏班招生工作会议”。这种事一般都是校长亲自去,我也就当仁不让了。去成都的沿线有不少旅游景区,我去过不止一次,可我爱人没去过,她一心想去,想去那就一道去呗。

    在成都完成了招生任务以后,剩下的时间就是自由支配了。我们玩遍了成都周围景点之后就该返回了,可我还想绕道昆明,因为几次去成都都是集体行动,去了就返回,没有机会去昆明,此次只有我们夫妻俩,可以自由一下了,于是我们就乘火车来到昆明。

    一下火车就有人主动上来打招呼,负责安排食宿,我们就跟她上了车。在去旅馆的路上,我们就向服务员打听旅游的线路,服务员热情地为我们推荐了一条线路:昆明—西双版纳—大理,因为云南没到过,处处都新鲜,就按服务员说的线路定下来了。

    由于是散客组团,一切活动都由旅行社负责安排。在玩到西双版纳时,行程中有一个点,缅甸一日游。那一天,因为去缅甸的游客只有我们夫妻俩,旅行社只好派了一辆桑塔纳送我们去,驾驶员兼导游。我们一行三人从西双版纳出发,在中缅边境时,驾驶员下车办了一下临时护照,其实就是一张纸条,通过了边境,来到了缅甸的一个号称金三角的地区的勐拉。

    在金三角神秘山寨我们看了土著人居住的房子,那可是住在树上哟,只是比鸟巢大一些吧,还有观看傣族少女沐浴、长颈女表演、长耳女表演。后来又到金四角民族乐园,看了卧佛寺、金佛寺、大象表演、人妖表演、缅玉馆、缅寨民族村。在缅甸境内玩了一天,晚上8点钟回到了西双版纳。就这样,我们夫妻俩乘坐专车游了一趟缅甸,这在旅游中是很难得的。

    九十六女儿的婚礼

    1999年4月18日是女儿的婚期。那时候办婚礼已经不像我们结婚时那么简单了,要请很多客人,要在酒店里办婚宴,要有车队迎亲,要有婚礼主持人,要有专人摄影和摄像。因为男女双方合办一场婚礼,又因为男方的亲家是从东北调来本地不久,人地生疏,没有举办婚礼的能力,整个婚礼得由我们女方筹划和操办,为此,我动了不少脑筋。

    在决定了婚礼的规模、时间、地点之后,首先是筹划婚礼的程序。因为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只能自己琢磨。于是就制订了一个粗略的框架,然后征求朋友的意见,几经修改后定稿。

    再往后是定工作人员,包括婚礼主持人、证婚人、伴郎伴娘、车队指挥和行车线路,还有妆扮彩车的、陪同新娘化妆的、布置会场的、摄影的、摄像的、放鞭炮的、发喜糖的、安排客人座位的等等,一一落实到人,并召开了相关人员的预备会议,明确了各自的任务并提出了具体要求。白天的程序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

    婚礼于下午18时正式开始,婚礼主持人由江宁的老牌主持人施其武和南京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艾力(王爱莉)共同主持,摄影摄像分别由江宁摄影协会秘书长苏必功和文化名人王家宝负责。整个大厅只能容纳28桌,结果连主席台都坐满了客人。

    来宾中有副县长陈宏祥,有江宁电信局长、副局长和各科室负责人,有卫生局机关的科长以上人员,有江宁妇保所的和江宁卫校的全体人员,有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朋友,有江宁中医院的朋友,有湖熟中学的老师,有来自南京军区机关和步校的老战友,还有双方的亲戚,共计桌。

    婚礼按照预先安排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当艾力来到会场的时候,全场的来宾几乎都站了起来,大家都想见识这位名人,有几个孩子还特地上台给艾力献花、请艾力签名留念。而艾力也不愧为节目主持人,除了适时地活跃会场气氛之外,还亲自唱了几首歌曲,其中的一首《爱江山更爱美人》特具专业水平,赢得来宾的一阵阵掌声。

    整个婚礼一改当地的陈规陋习,显得热闹、文明、大方、气派,尤其是请电视节目主持人主持婚礼,一时间在江宁传为佳话。

    现在办婚礼请电视节目主持人主持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许多人家直接请婚庆公司全程办理,根本不用家人操心,可在十年前,我女儿的那场婚礼,那还是不多的。

    九十七卫校撤编

    1998年起,办学的方针政策起了变化,学生入学实行宽进严出,卫校改招职业中专,学生不转户口,毕业不包分配。由于学校可以自主招生,这样一来,许多学校为了创收,对学生实行来者不拒,班级人数不限,一个班级由过去的40人扩大到60人、80人、甚至于100多人。

    1999年发展到学校之间抢生源,干脆取消录取分数线,凡是初中毕业生都可以上职业中专,再说白一点,凡是肯交钱的都可以入学。许多中专校跑到各个中学去动员,给那些考高中的落榜生每人发一份“录取通知书”,以至于许多学生手上拿到若干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校也没例外。

    说到这,可能有人要问了,这哪是招生,这分明是抢人,这样的办学还能保证质量吗?其实,这里的核心不是抢人,而是抢钱,质量不能保证就以“注重素质教育”做晃子,而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天晓得。

    随着人才市场的形势变化,社会对中专卫技人才的需求趋于饱和,尤其是医士专业,根本就没有出路,加上各地乱招生,职业中专教育质量普遍下降,省市政府相继下文,对县级卫校实行关、停、并、转。

    然而,我校是南京市招生量最大的一所县办中专校,人怕出名猪怕壮,首先关掉的就是我江宁卫校。2000年,县政府发了101号文,将江宁卫校纳入全县教育布局调整,我校停止招生。卫校的校园转让给教育系统,教学仪器设备无偿调拨给卫生系统下属单位。

    60多台电脑的微机室、配套齐全的的语音室、100多台显微镜、40多台分析天平、大量的人体标本、模型和图表,十多万册图书,包括空调、彩电、橱柜、桌椅、床铺……经营了20多年的一所中专校,而且是全省同级别中最好的一所学校,说撤就撤了。

    卫校撤编的消息传开以,后许多单位开着大卡车到卫校来拉东西,一个个象是发国难财一样,捡好的拿,捡有用的搬,眼看着自己亲手制办的一件件教学仪器设备被各单位拉走,真让人心疼呀!

    教职工分别时的场面更是让人心碎,教职工犹如生离死别一般,一个个哭成了泪人。不过还好,由于我们与政府的竭力抗争,卫校的所有人员全部分流在直属单位。专业课老师分流到卫生系统,文化课老师及行政人员分流到教育系统,离退休人员分流到疾病控制中心,校领导回卫生局。

    由于还有部分在校生,我被留下来负责在校生完成学业。2002年7月,最后一批西藏班学生毕业,我与两位老师一道护送她们返藏,从而结束了江宁卫校长达14年智力援藏的任务,江宁卫校也由此划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