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七南京大萝卜
转业到了地方以后,经常遇到的是外出参观学习。一般来说,国内活动叫参观,出国叫考察。国内活动有叫培训的,也有叫学习班,有叫学术研讨会的,也有叫参观学习。
出国,或许是上级下达的指标,也有是自己争取来的名额,可以是单位组织的,也可是协作单位贿赂的。其实,无论是参观还是考察都是一个意思,就是以游玩为中心。即使是学习班和学术研究会,看上去是纯学习型的活动,真正学习的时间也只占其中的一部分,怎么也不会缺少游玩的内容。
以国内参观为例,我所参加的每一次活动,无一例外地是以游玩为主。如果说各地有所区别,那就是北方地区接待要大方一些,南方地区接待要更实际一些。有人说北方越穷越大方,南方越富越抠门,对此,本人不敢苟同。
南京大萝卜,原本是指南京盛产一种个头较大的萝卜。可不知道什么人在什么时候把南京大萝卜说成是南京人有点呆,有点傻的意思。从善意去理解,也可以说成是南京人为人比较诚实,憨厚。不管如何理解,总之是说南京人不那精明。事实也如此,在那参观学习成风的年代,我们卫生系统三天两头要接待来自各地的参见团,规模小的几个人,大的几十人,我经手接待过一次六十多人的团队,吃、住、玩一条龙服务,费用都是我们全包,这不仅是江宁,整个南京地区都如此,好象已经形成了不成文的规矩。
1988年夏秋之交,我领队带着全县的32个卫生院长乘坐一辆大客车,到常熟参观学习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受到常熟市卫生局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常熟卫生局专门派一名副局长和一名计财科长陪同。我们一到常熟就被安排在卫生局的下属招待所,标准间,条件很好。吃饭前计财科长问我,你们用什么标准?我们没加思索,就随口说了声客随主便,你们安排就行了。
结果,伙食安排得很好,每天中晚餐都备有各种类型的酒,白酒、葡萄酒、啤酒、饮料随便喝,大家吃的很满意。除了参观以外,还带我们游玩了阳澄湖,玩的也很开心。可参观结束时,招待员让我们结账,这时我们才明白,原来我们的吃住都得自己付账,我没话可说,让会计如数付了30多人吃住两天的费用。常熟市卫生局的领导客客气气地把我们送上车,就这样我们结束了苏州之行。
返回途中,院长们在车上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大家议论最多的还是常熟人比南京人文明,更比南京市人精明。不是吗?接待十分热情,安排非常妥善,方方面面做得十分周到,让你无话可说,只是一切费用自理。
相比之下,我们南京人喝起酒来是不把客人灌醉不罢休,看上去热情,实际上很不文明。论富,苏州地区比南京要富得多,可南京人招待客人的做法多少有些过分,来访者其实都是公费,礼节性地招待一下是必要的,吃、住、行大包大揽,不免使人感到有些穷大方,说我们是“南京大萝卜”,还真是名符其实。
八十八钓鱼
八九十年代初,机关工作人员最时兴的活动是下乡钓鱼。可我一直没加入钓鱼行例,一是因为到地方工作不久,谨言慎行,二是我善长抓鱼而不太喜欢钓鱼。有一次,同事老奚劝我,你星期天不能下乡玩玩?我说玩什么?他说钓鱼呀!我说不行,我的性格不适合钓鱼,半小时钓不到鱼我就不想钓了。
老奚笑着说,只要你去,我保你5分钟之内钓到鱼。于是,我就去了,结果,我刚放下鱼钩不到1分钟,就钓到了一条半斤重的非洲鲫鱼。原来他们是在人家放养的鱼池里钓鱼,和我想象的钓鱼是两回事。第一次钓鱼就钓了五六斤,从此我就上了瘾,每个星期天都下乡钓鱼。
在机关工作,下乡钓鱼还有人伺候着,一般是上午钓鱼,中午喝酒,下午打牌,有时还吃过晚饭回家。开始还很兴奋,每次都钓到十斤八斤,吃的也开心。可日子久了,钓鱼时高兴,可对吃鱼不感兴趣了,每个星期天都钓,吃又吃不完,放又没处放,经过冰箱冷冻后的鱼特难吃。
有的人钓回来的鱼干脆不拿回家,直接送给他人,免得拿回家还得挨老婆一顿臭骂。因为钓鱼太容易,渐渐地对钓非鲫、本鲫、扁鱼之类不感兴趣了,想钓青鱼、草鱼、鲤鱼等大鱼,因为钓大鱼刺激,往往一条鱼要忙好长时间,那种兴奋感直到晚上睡在床上还回味无穷。随着钓技的提高,渔具的档次也不断提升。手竿用的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抛竿、葡萄钩、锚钩。抛竿是大鱼的,葡萄钩一次可钓几条鱼,锚钩是专门对付那些只吻不上钩的鱼。
1991年,我的工作变动,从机关到了卫校,而到卫校工作不久就听说校园里池塘里有一条大鱼,年代久了成了鱼精,许多人都钓到过,但谁也钓不上来它。我出于好奇,就在一个星期天去试试。我用的是抛钩,装上食,固定好支架,就找个凉快的地方守株待兔。可我刚坐下,铃铛就响了,鱼竿被拉弯了,一准是上鱼了。
我急忙跑过去拿起鱼竿往上提,可是鱼钩就象是钩到树桩上,根本就提不动。咋回事?还从来没碰到过这种情况!过了一会儿,开始动了,它一动我就开始往上提,可它好象若无其事,任意地游动。它一游我只好放线,总感到不是我在钓它,而是它在牵着我走。没办法,只能它动我放,它停我收,就这样,僵持了40分钟之后,它开始不耐烦了,开始了大范围的运动。
它这一动我也来劲了,我加大了是提拉的力度与之对抗。大约又过了半小时,它终于翻转到水面了,我一看,好家伙,真是条鱼精,尾巴的笆蕉扇那么大。随着时间的延长,它没劲了,躺在水面上不动了。我乘它不动时轻轻地往边上拉,由于池塘四周都是用石头砌起来的垂直的堤岸,地面离水面还有一米多高,岸上全是树,拉到水边仍然拿不上来。硬提线肯定会断,而人手又够不着。
正在这时,来了儿个学生,两个男生用一只手抓住岸上的树,一只手向下,抠住鱼的两腮,一、二、三,两人同时用力,这才把鱼甩上了岸。原来是一条大青鱼,用称一称,整整二十八斤。
由于鱼太大,就把它剁成几段,大家分而食之。二十八斤!创造了我的钓鱼记录,也在“站友”中出尽了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