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背诵老三篇
文革期间的事,可能许多人只是隐隐约约的记得,诸如:毛主席的话一句顶一万句,一帮一一对红、全民跳忠字舞,忠不忠看行动、学习毛主席著作要急用先学立竿见影、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红卫兵、造反派、保皇派、革命无罪造反有理、要文斗不要武斗等等等等。
这些词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不仅仅是记忆犹新,而且是刻骨铭心。因为我们是经历者、参与者、得益者、受害者。
经历、参与好懂,得益、受害许多人就没有体会了。所谓得益,办批判栏、写批判稿、开批判会现在看来不是好事,但它锻炼了许多人的写作能力;解放军要支左、要保卫;而且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夺枪不还枪,誓死保卫枪;动不动挨红卫兵打,时不时军帽军装被抢,这些看来是遭罪,但也锻炼了许多人的承受能力和组织指挥能力。
那时候讲的是突出政治,毛主席最新指示一发表要立即组织学习宣传,即使是半夜三更,也要敲锣打鼓进行庆祝。唱的是毛主席语录歌,办事、购物要先用毛主席语录对话。学习毛主席著作,不仅要读而且要会背,最初是背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
大家经过一番准备之后,全团开大会,各单位派尖子上台背诵,我代表营部,被排在第一个上台,还好,一口气背完,几乎没打顿。事过之后也听到一些赞扬声,尤其是我们卫生所的刘昌明军医对我倍加赏识。
巧的是若干年之后,此人调到86医院医训队当队长,王素华去86医训队学习,那位刘队长在王素华面前不止一次的夸我。王素华毕业回来后恰逢师医院要求老医生带新医生值班,也巧,连续几次都碰上她,值班没事就吹牛,每次吹牛她都以此为话题一个劲地夸我,你别说,被人夸的味道是不错,当时真有点飘飘然,仅此而已。
就这样一来二往,不知不觉,二王风波犹如“云在青天”,周围的人怀着不同的动机“坐看云起”,要不是“侯哥慧眼,当中一棒”,局势会向何处发展,那还真难说。
二十四一双旧解放鞋
我入伍时正赶上我大哥从部队退伍,那时物质匮乏,家里也穷,哥哥把他从部队带回来的一双不能再穿的旧解放鞋让我带上,说好在部队发服装交旧领新时排上用处。
我来到部队以后,正赶上全国上下学雷锋,部队更是掀起学雷锋的高潮,大家都积极要求进步,争着做好事。在那种政治气氛下,我的那双旧解放鞋成了我一块心病,总感到这件事和雷精神锋格格不入。
当过兵的都知道,战士除了被子、床单、挎包之外最多还有一个小旅行包。那双旧解放鞋一直藏在我的旅行包里,唯恐被人发现,要知道,一当被别人发现那后果不堪设想,批评是小事,弄不好能影响到自己的前途。
就这样越想越后悔,越想越害怕,于是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把那双旧解放鞋尽快地扔掉。可是往哪扔呢?什么时候去扔呢?为这,还动了一番脑筋。
一天中午乘大家午睡时,我悄悄地带上那双旧解放鞋,跑到山沟的一个水池边,把它扔到水里。哪知道解放鞋不往下沉,老是漂在上面,想想还是不放心,又用树枝把它捞上来,再用脚把它死死地塞到淤泥底下,看着它不再漂上来才放心地走开。
现在看来,为了一双旧解放鞋,一双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旧解放鞋,交旧领新时上交没什么不可以的。再说了,偌大个山沟,到处是是树木,到处是杂草,别说是扔一双解放鞋,就是扔一床棉被也没人发现,再怎么着也不至于吓成那样。
这就是那个年代,那个年代的人,那个年代的兵,真是何等的诚实,何等的单纯,何等的幼稚可笑。
二十五忆苦思甜
在“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逢新兵入伍都要进行阶级教育,请老革命讲革命传统,请老贫农诉旧社会的苦,以此激发新兵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除此之外,还有一项能让任何人都刻骨铭心的活动,那就是忆苦思甜。
什么叫“忆苦思甜”呢?可能有人不太明白,一般来说程序是这样的:先用黑布把会场的窗户蒙上,屋子里越黑越好(标志旧社会黑暗),讲台上放一盏煤油灯;广播里放的是《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的音乐,上方悬挂着《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横幅。
参会者都得板着脸,不准笑,若有所思地一个跟着一个缓缓入场。等部队到齐了,主持人(通常是指导员、政委的之类的政工干部)先来个开场白,把大家的情绪先调动一下,然后由事先准备好的战士进行演讲,控诉万恶的旧社会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总体要求是:台上控诉者声泪俱下,台下要不时的听到抽泣声,其间还要有人领喊: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打倒万恶的旧社会!为XXX报仇!上台控诉者一个接一个,直至结束。出了会场,指导员还特别留神谁的眼睛最红,眼睛红说明哭得伤心,教育的效果好。
中午吃的是忆苦饭,通常是野菜、老菜边,外加米皮糠,不吃不行,不想吃硬着头皮也得吃。那时候,干部带头吃,谁也不甘心落后,要知道,那可是吃得越多越革命哟。
有一次,一个安徽灵壁县的新兵上台控诉,开始讲的是旧社会,讲着讲着讲走题了,讲到了160年他家饿死了三口人,爷爷、妈妈和弟弟都先后饿死,说到伤心处,不由哭了起来。
指导员一听,坏了坏了!叫你控诉旧社会,怎么诉到新社会啦?台下的听众也觉得不对劲,有人小声地议论起来。那新兵越诉越伤心,边诉边哭,后来干脆嚎啕大哭。指导员赶紧跑到台上,把那个新兵拉下来。本来是一场严肃的阶级教育给弄得稀里哗啦,不得不草草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