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大面积深度烧伤达百分之七十的“电视台”在住院满四个月后,被批准出院。俊熙终于得以一见父亲身上的纱布被揭开后的样子。他的身体只有腰部以下是完好的,从头顶到前额,大约有巴掌大小的皮肤和毛囊被严重烧坏,完全长不出头发;面部被严重烧伤,皮肤褶皱,右眼上眼睑外翻畸形无法闭合;前胸,双手和双臂均为大面积严重烧伤,留下了严重疤痕。俊熙看到父亲被烧伤后的惨相,突然觉得鼻子一酸,眼泪不由自主地向外涌,但他害怕被父亲看见,急忙转过身把眼泪擦干。
尽管“电视台”对自己烧伤后的模样早已做了心理准备,可一看到镜子中的那副连鬼见了都害怕的样子还是被吓了一跳。但他依然很坚强,并没有把情绪表现在脸上,只是要崔春花女士帮他把头上的毛发用剃须刀片全部刮掉,然后戴上帽子,口罩和手套,全副武装地离开了医院。
父亲因舍生忘死的义举感动了全国,朝鲜政府满足了这位不幸的英雄所提出来的三项旨在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请求。这三项请求分别是:1,为了治病方便,批准他从丰城搬回平壤;2,为了得到心理上的安慰,批准他与崔春花女士结婚;3,为了有人照料自己,批准他的儿子提前从前线退役,调回平壤,并允许其进入平壤戏剧电影大学学习。前两项请求均得到了当局积极而又迅速地回应,不仅如此,当局还为这位英雄分配了一套位于市中心功勋小区的三室一厅的住房,便于“电视台”把父母接过来一同居住。此外,每个月还特别为他颁发一份丰厚的英雄津贴以助其生活无忧。唯独第三项,关于俊熙进入平壤戏剧电影大学的请求遇到了难题。因为这并不是当局单方面随便行使行政权力就能办到的事,即便是英雄的子女也并不容易进入那所著名学府,这取决于俊熙本人的能力。一句话,他必须参加入学考试。
这样一来,从部队提前退役,搬回平壤(但俊熙与崔春花女士的户籍并没有被批准迁入平壤,在法律意义上他们还是丰城人)的俊熙就变得忙碌了起来。“电视台”为儿子找了许多电影类的专业书籍让他复习,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到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从普夫多金的慢镜头理论到世界电影发展史,从《编剧手册》,《导演功课》到《金证日论电影艺术》……不仅如此,“电视台”还找了关系安排俊熙去千里马电影制片厂参与剧组实习,让他亲身体验电影拍摄的过程和导演的创作技巧。说起来也挺奇怪,俊熙明明有很多其他的选项来走完他的人生,可父亲“电视台”偏偏认准了他的儿子只能当电影导演,不能干别的。这种迷一样的固执真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想必“电视台”是想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梦移注于儿子的身上,让儿子实现他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吧?
父亲出院后不到两个月便与年长他两岁的崔春花女士结了婚。由于男女双方均为再婚,况且父亲在看到了自己被烧伤后的容貌极度自卑,所以他们并没有举行公开的婚礼,只是在玉流馆食堂订了套餐外卖,围坐在家里一起吃顿饭便算是举办婚礼了。崔春花女士虽然貌不惊人,说起话来也经常带有丰城人的粗鲁,但她确实是一个极其孝顺,又很勤劳的女人。自从父亲返回平壤后,奶奶朴春香与患病多年的爷爷李万奎也搬过来一起居住,这着实增加了崔春花女士的负担。虽说父亲的英雄津贴足够一家人衣食无忧,可家里毕竟是要做饭的啊。崔春花女士每天天一亮,便赶紧起床点火做饭,为丈夫换药,为瘫痪在床的公公和身患腰间盘突出的婆婆按摩,忙过了早晨,又得打扫房间,收拾家务,洗衣服,买菜,点火做晚饭,再次为丈夫换药,再次为公公和婆婆按摩……反正没有消停的时候。
顺便提一句,此时的平壤已与苏联倒台前的平壤完全不同,那时不会有人担心家里停电,政府在冬季提供的免费供暖把屋子烤的像夏天一样,除了供饮用的冷水自来水之外,政府还为居民免费安装了热水水龙头,不管多么寒冷的冬天,只要打开热水水龙头,随时都能用上热水洗脸,烫脚和洗澡。可现在呢,由于经济困难,美帝封锁,能源短缺,平壤的普通居民家里很少有能正常工作的家用电器。夜晚更是一片漆黑,蜡烛和古人用的煤油灯重新派上了用场,更别提热水水龙头了,现在的政府在冬季根本无法保障居民的正常供暖,零下二十几度的寒冬里也只能靠着一身正气来取暖,这一点甚至都不如丰城,毕竟丰城有群山环绕,百姓可以上山拾柴自己点火取暖,可平壤的普通百姓家哪还有烧柴的土炉子啊!这时候,丰城出身的崔春花女士就到了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她在居住在十七层楼的家里,用从建筑工地上偷回来的砖头和黄泥巴硬生生砌出了一个土炉子,还经常骑着自行车去公园和发电厂,捡些树枝和未完全燃烧便被废弃的煤核拿回来烧,不仅把家里烘得暖暖的,还在烧土炉子的时候顺便烧几个土豆或红薯给大家吃。到了夏天,崔春花女士每天忙完了家务,还骑着自行车去郊外的农民家里,收购一些蔬菜拿回平壤市中心摆地摊出售。在那个小规模私有经济还尚未全面开放的时代,不得不说这是个相当大胆的举动。但她却乐此不疲,总是说,“我毕竟是个丰城出身的山里人,即便来到平壤也无法改变山里人的本性,如果不让我出去卖东西,我会闷死的。再说,我又不会耽误家务活,为什么不让我出去赚点钱补贴家用呢?”
其实俊熙一直感到好奇的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崔春花女士愿意在“电视台”被大火重度烧伤后,与他结婚并愿意照顾他。这件事无论怎么想都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崔春花女士曾经有过两任丈夫,第一任丈夫是一名铁路机工,与她育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37岁那年因喝醉了酒被急驶而来的火车撞死了。第二任丈夫是一名花匠,据说是在“苦难的行军”时期饿死的(他们之间没有留下子女)。与之前的两任丈夫相比,“电视台”虽然被大火烧成了一个废人,可他毕竟是个“吃皇粮”的劳动英雄,不仅生活无忧,还把她从丰城那个小地方带进了首都。或许这才是最大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