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辣文 > 都市小说 > 大同江畔的少年们 > 第十三章 丰城
    谭雅发现bagira失踪了以后,发疯了似的到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她开始发动她所认识的所有人一起帮她找狗,甚至包括“电视台”。结果自然可想而知。谭雅仿佛短短一个星期就瘦了好几斤。温泉谷的职工们听说她的狗丢了,都高兴地跟什么似的,真是大快人心啊!然而,突然有一天,谭雅发现那只从前经常和白狗一起玩耍的杂毛儿土狗在她家门口正叼着什么东西甩来甩去,她走近一看,当场就晕了过去。那竟然是早已腐烂的bagira的狗头!

    在得知白狗死了之后,谭雅又是哭又是喊又是闹,恨不得让整个朝鲜都知道有人杀死了她的bagira。大丈夫做事敢作敢当,这事儿也没什么好隐瞒的,“电视台”主动站出来承认是他杀了白狗。原因无非有两个,第一是看不惯谭雅的霸道行为,想给她一个教训,让她学会尊重朝鲜国民的感情。第二是想用狗肉给老婆补身体,因为老婆的风湿病需要补充营养。不过,这事儿毕竟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好事,虽说温泉谷的绝大多数职工在感情上都支持“电视台”,并集体写了一封请愿信希望上级领导能宽容大量,原谅“电视台”,可作为惩罚,领导们最终还是决定把“电视台”一家调出了温泉谷。

    事实上,由于那时国家的经济状况比预想中差得更多,拥有数量庞大服务人员的温泉谷早已成为国家经济的严重负担。为了减轻财政压力,不仅是温泉谷,就连平壤的许多企事业单位也在大量调拨非精英人员,将他们从首都调往地方以缓解首都地区的粮食供应需求。“电视台”的杀狗事件无非为领导们决定把他们一家调离温泉谷增添了一个理由而已,即便没有此事,恐怕也早晚会有这么一天,而且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非科研人员以各种理由为借口被陆续调离温泉谷。只是“电视台”没有想到的是,他们一家被调往丰城,连户籍也一块儿被迁走了。也就是说,他们不再是平壤人,而是成为了地地道道的丰城人。

    丰城位于朝鲜中部,是一座拥有10万人口的小城。从平壤出发乘坐火车大约六个小时就能到达这里。这座被狼林山脉三面环绕的小城只有四条以“战斗”,“黎明”,“口哨”和“前进”命名的东西横向大街,三条以“狼林”,“太白”,“马息岭”命名的南北纵向大道,共同组成了棋盘式的城市格局。丰城并不是一座重要的城市,整座城市人口的一大半都受雇于仅有的三座工厂:水泥厂,建筑构件厂和胶合板厂。不过,将军像,医院,学校,商场,消防局,学习堂(图书馆),公园和工人俱乐部等构成朝鲜城市的所有要素却一样也不缺少。此外,在丰城火车站对面还有一座具有地标意义的以国母,抗日女英雄金正淑女士的名字命名的三层苏联式样的文化中心,里面收藏着的三件国宝,即金正淑女士盖过的棉被,金正淑女士戴过的军帽,和一件金正淑女士亲手织给金日成主席的金黄色毛衣。文化中心门前矗立着两尊巨大的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淑女士的铜像。在第一层,除了用透明玻璃展柜展示着那三件国宝之外,还有几幅巨大的壁画,描绘着金正淑女士早年的贫苦生活和为革命苦心奋斗的各种经历。第二层和第三层是一座可容纳1500人的礼堂,经常用来开报告会或者充当少年儿童表演节目的舞台,但在多数情况下,这个大礼堂担任着整座城市的中心电影院的用途。一部电影拷贝抵达丰城后要首先在此面向公众放映,随后把拷贝轮流送往水泥厂,建筑构件厂和胶合板厂的电影俱乐部为各个工厂的工人和家属们放映,最后被装上流动放映车去乡下为干活的农民放映。在金正淑文化中心,每当观众看完电影从楼上走下来,不管是否愿意都必须要经过金正淑女士革命事迹纪念馆去接受一下爱国主义教育,感慨一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事实上,“电视台”被调来丰城后就被安排在金正淑文化中心担任电影放映员。金英顺起初也被安排在这里工作,但因身体不好无法胜任,所以她来到丰城后一直以养病的名义闲赋在家,但每个月发放的工资却照领不误。

    俊熙对于那个时代的丰城记忆更多是清晨的街道上经常飘来的粪便的臭味。那时候恰逢“苦难的行军”刚刚开始的困难时期,农作物受到天灾的影响长势很不好。为了支援和帮助农民战胜天灾,学校规定每个学生在上学时都必须带上全家人一昼夜生产的“爱国肥料”,投入摆放在校门口的几个大桶里。每个星期由学生们把装满“爱国肥料”的大桶抬上拖拉机(后来因燃油供应紧张,改为两头耕牛拉的车),再运往乡下帮助农民们往地里施肥(想想积攒了几百人的“爱国肥料”被发酵一个星期的味道……)。可惜那时候实在没什么可吃的,排泄自然很少,再加上家里人口少,比不过那些大家族的生产量,所以俊熙每天上缴的“爱国肥料”几乎是全校师生中最少的。于是,那位负责登记“爱国肥料”数量并奖励给学生小红花的教导员每次都用粗犷的丰城方言数落俊熙:“喂!你这个平壤来的小崽子,怎么每次都这么少,你要不要脸啊!”

    俊熙不敢回话,只是默默低头听着教导员的数落。他知道他说的平壤口音与其他同学所说的丰城方言不太一样,在那所隶属于胶合板厂的子弟学校里,学生们大多出身于一些只知道如何干活偷懒的工人家庭,这位从平壤来的电影放映员的儿子是个特殊的存在,他觉得他那文绉绉的平壤口音是他遭受老师和同学们歧视的原因,所以他开始有意识地学习发音粗犷的丰城方言。但其实他那时并没有意识到老师和同学们并非是因为口音问题而歧视他,憎恨他的原因是出自于对平壤人身份的妒忌,因为大家都传说平壤人的每日口粮配给额是400克,而丰城人只有200克。因此,抢夺俊熙从家里带来的饭盒也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正义行为。但那完全不是事实,俊熙一家的口粮与所有丰城人都是相同的,每人每天200克含砂量几乎达到15%的高粱米和玉米粗面。

    再后来,食物的配给量又减少到每人每天100克。完全不够吃。于是,母亲只好强撑着身子跟随新结识的邻居去山上挖一种含淀粉的块状植物根茎。那种东西拿回家以后,洗干净用刀切成块与粮食一起煮,会煮出很浓的汤汁,喝起来有点苦,但很有饱腹感。不过缺点是容易便秘。天天吃那种东西,往往四,五天才会大便一次,而且过程很痛苦,每次菊花都像着了火一样流很多血。这样一来,上缴学校的“爱国肥料”就更少了。教导员骂人也就骂得更狠了。可那又有什么办法呢,谁不想天天吃白米饭配肉汤?就像温泉谷的那些科学家。从那时起,俊熙发誓好好学习,将来也要当一名天天有白米饭吃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