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辣文 > 穿越小说 > 回到顺朝当皇帝 > 8垃圾你们在座的都是垃圾!
    在越王宅门前广场下,一张书案已经摆上台面,上面还摆放了纸笔,那些纸,都是宣纸,厚厚的一沓,笔是狼毫,砚是上好的端州府砚,用上好的出云松墨的好好现磨了,透出一股莹润的墨汁出来,一看就高端大气上档次。

    那张书案纸笔自然是县状元何雨华的。

    反观李洎,目前已经穷得叮当响,莫说书案早就卖掉,就连纸笔,他也只剩下两张黄草纸,砚台没有,他就用缺角的破碗代替,墨没有,现成锅灰和松烟块搅合了,再舂一舂,搅一搅,水勾油的墨水也出来了。

    “就这样的准备,还想H县状元比试?这些年你读的什么书?”

    “纸和笔都没有,还要读书??这不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如果靠这样的装备考上功名,耕田的阿四也能考上功名咯!”

    众人看到李洎读了那么久的书,居然连穷得连纸笔都没有了,看向李洎的眼神更是鄙视到了极点。

    李洎却毫不在意,慢慢悠悠地研磨着。

    小蝶在众目睽睽下已经吓傻,她又躲在李洎的背后,直到何雨华的书童搬来纸笔,她才嗫嗫嚅嚅地说道:“王王爷,我兜里有钱,不如我我这就替你买来。”

    李洎却毫不在意地说道:“不用了,考小学生的题,我想我根本不用草稿。”

    东莞县第一县学数理教谕温茂贤咳嗽一声,说道:“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昔日太祖永昌皇帝有言,若考试分不出第一第二,选拔何人辅佐天下?于是分儒学考试为儒文与数理,儒文者,儒家典章之申述也,数理者,儒家精髓之考究也。申述或各有主张,大而化之,考究必须严格细致,万变归一。今日,县状元与昔日王子比试,本教谕虽才疏学浅,必公平公正公开,以判高下!”

    “你二人听好,第一题!今有九方田,方一产稻谷一百斤,方二产稻谷两百斤,方三产稻谷三百斤,以此类推,方九产稻谷九百斤,问共~产几何?每方均几?”

    教谕一声提问,使得在场的东莞县县学生们都哗然起来。

    “这可是涉及到多重个体的总和运算!难!难!难!一百加二百,三百加三百,六百加四百,一路累积,则数值愈大,一路危如累卵,步步危机,稍有差池,谬以千里!难!”

    “教谕出此题,非账房先生用算盘不能算出,或者府学的中学生或有秘法,难为我们东莞县的小学生却是为何?”

    “根本没有这样的田!一方产一百斤,另一方九百斤,这不科学!先生出错题了!”

    ……

    随着温茂贤一声提问,何雨华立马摊开纸张,心中默念,一百加二百——写到三百;默念,三百加四百,七百;默念,五百六百,一千一百;七百八百,一千五;九百单列。又在下一行计算,三百加七百,一千;一千一加一千五,等于,等于……

    李洎看到这些人竟然被这样一道题拦住,看到众人如临大敌的样子,全民都口算,手算,心算,或者用棍子在地面划算,心里充满了浓浓的智商的优越感,忍不住大笑起来。

    大家正在全程投入,要破解第一县学数理教谕的难题,哪想到根本没动笔的李洎却突然嘲笑起来,好比一盘美味里面突然掉落了一粒老鼠屎。

    有人忍不住叫道:“李乙己!莫非你已经算出来了?”

    何雨华此时握着的笔也松开了,刚才他还冷汗直冒,抬头却看见李洎根本连手都不动。

    于是他也优越起来,莫非,他已经因为题目太难放弃了?

    李洎于是大大方方地走过来,拿过教谕的第一题,挥笔写下:

    解答:总数四千五百斤,均方五百斤!

    在场的小学生都愕然了,这么快,不用纸笔,仅仅靠口算,莫非是蒙的?

    不信不信不信!怎么可能用这么容易的方法算出!

    蒙的蒙的蒙的!

    温茂贤教谕也是愕然,想当年,他靠着这一手数列八卦排阵不知难倒了多少小学生,何况是李洎这样的考不上小学的预科生?但是,桌子底下第一题的答案,分明的写着和李洎的答案毫无二致!

    何雨华一开始满眼的不信,立即向教谕求证,却从教谕的脸色中察觉了什么,心中充满了祈求,希望不是真的,但教谕温茂贤却不得不宣布:

    “李同学的答案完全正确!”

    哗!现场的所有人都哗然起来,那些质疑李洎的人脸色通红起来,有些人则对于教谕的答案提出了严重的质疑。就连现场那些仰慕何雨H县学第一的少女们,此时的神色也是茫然无措的。

    对于教谕的答案,何雨华十分不相信,怎么可能!这道题花费我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算出,这个考了四百多名的落榜生,轻飘飘的一句话,竟然就答对了?我自己要算出来!一千一加一千五,二千六!一千加二千六,三千六,加九百,四千五百!总数竟然真的是这么多,均数,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真真是五百!这!这!何雨华望向李洎的眼神出现了嫉妒与愤恨。

    李洎十分得瑟,这是一道简单的等差数列题,首加尾除以二就是平均数,再乘以个数就是总值,实在太简单啦!

    李洎回首众人,那个颜色好像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众人,在我的眼中,你们现场的人个个都是垃圾!

    “第一题,李于己十分,何润庐零分。现在开始第二题。”

    “第二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六头,下有一百一十二足,问雉兔各几何?”

    “鸡有两只脚,兔子有四只脚,而且放在笼子里,兔子和鸡的头脚大小高低各不相同,还能够随时走动,如何能够数清?怕是神仙过来也掐不准吧?难!难!难!”

    “温老师莫是事先装好了鸡兔,数过了才出的题?要是这样,工作量就大了,我们必须先将大概的鸡兔放进去,头脚如有不对,则数量增增减减,或可解题。”

    “要是,要是,有不同数量的鸡和兔子,解满足条件,岂不是答案不唯一?”

    “在下倒是考虑,或许鸡和兔子同一牢笼,打起来了,鸡或兔子掉了腿,变成独脚鸡和三脚兔,却要如何计算?”

    “这教谕到底是怎么数的?我家的公鸡,有时候喜欢金鸡独立,有时双足踏地,低头觅食,还有兔子最是跳脱,从来没有全是四脚着地的时候,我又听说有变异长尾兔,要是它尾巴垂下地,到底是算腿还是算尾?”

    “在下有一个妙计,先放大数鸡和兔子进入笼子,如果数量不对,再将鸡和兔子的脚和头砍了接驳到对方身上,保准迎刃而解!‘’“兄台高见,高见,在下自叹弗如。哈哈。”

    ……

    何雨华听到这样的问题,冷汗涔涔地流下来:这道题,头不对头,脚不对脚,叫我如何计算?也罢,我倒也不能现场实验抓兔子和鸡,只能穷举了!

    于是何雨华抽出新的一张宣纸,硬着头皮写到:

    假设有三十五只鸡,一只兔子,则有三十五乘以二,加四等于七十四只脚,不对数,差太远。

    假设有三十四只鸡,二只兔子,则有三十四乘以二,加二乘以四,等于七十六只脚,不对数。

    假设有三十三只鸡,三只兔子……

    现场的众人对这道题可谓束手无策,绝大多数停止了运算,只是像鹅一样伸长脖子地望着何雨华穷举,他们倒也想知道,到底能不能有这么多只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