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辣文 > 修真小说 > 江湖暮色 > 第一回 说书人说十年旧事
    京城乃是首善之地,向来繁华。且不论京城最中心的深宫大院是如何的宏伟瑰丽,便是在城中,雕楼华苑,红瓦飞檐都是随眼可见。宝马香车,八街九陌,更是直叫和尚都动了凡心。但朱门之前尚有乞儿,天子脚下亦有清贫之地。

    眼下这小茶馆不大,地处京城边郊地界,比不上城中心酒肆茶馆的精致,也只供些粗茶寡酒。所幸住在附近的都是些清苦人家,对这些茶酒也不讲究,只是三五成群寻个地方喝茶吃酒,聊天说地罢了。可奈何将入严冬,天气越来越冷冽,生意越来越寡淡,掌柜也越来越愁苦,便寻思着找个法子增加点营生。正好店里的一个伙计说自己的叔叔读过点书,肚子里有点墨水,靠着给人说书为生,可以请过来试一试。掌柜的权且把死马当做活马医,便答应下来,于是便有了眼前的景象。几十个穿着粗麻衣的人坐在各自木桌前,眼神却全都看向前面的说书先生。这块一米见方的地是掌柜的特地给腾出来的,只摆了一个书案一张木椅,书案上放着一个梨花木做成的醒木,边上是一杯清茶。说书的先生坐在木椅上。听书的人坐在自己的茶桌前,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不一而足。

    只见这说书的先生左手不断摇着廉价的折扇,似乎想要驱走这午间的燥热,右手放在书案的梨花木上。估摸着大概四十岁上下的年纪,皮肤黝黑,浓眉大眼,穿着一件破旧的深色长袍,袖口卷到了手肘处,不像个斯文人的模样,反倒更像是个乡间装腔作势的粗野村夫。兴许刚才说的兴起,有些口渴,只见他右手从梨花木上离开,拿起手边不远处的茶杯,少饮了一口,方才继续说道。

    “各位看官,小佬儿适才说到,自大明历三十七年,我朝当今圣上登基以来,我大明国可谓是风调雨顺,政通人和,江湖庙堂各司其职,相安无事。但天有不测风云,这种好日子不过持续了短短四年光景。大明历四十一年间,江南道的清平县地界,却出了一帮无恶不作的劫匪,占了清平县边上的一座苍云山,划地为王,劫财又劫色。清平县本是扼要之地,但凡走镖跑商,都需从这清平县过。自出了劫匪后,开始的时日尚有些镖局占着艺高人胆大,仍是走着清平县的老路,多半都被这些山匪给劫了去。要是碰上保人过界的,若是男的便统统杀了,一了百了,若是女眷,下场更为凄惨。容貌绰约的必遭凌辱,姿色一般的想是被捉到寨里,为奴为婢。长此以往,这清平县便成了一处禁地。经商押镖,宁可多绕几百里远路,也不愿意从清平县地界过。也是可怜清平县的百姓,苍云山的这帮劫匪,眼见着商贾镖师绕道而行,反倒是赚个钵满盆满,自己却颗粒无收,一时气结,于是便把眼光放到了清平县上。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但这帮劫匪却没有这般计较,只管打家劫舍。遇见有家丁壮士护院的,便畏而远之;遇到官兵追捕,便先躲起,风声一过,又是跳将出来。可怜了贫苦人家,既无家丁护院,也无官府相护,只能看着经年积蓄被生生抢去,有不少老实百姓寻思着报官。可是官老爷人人自危,生怕苍云山劫匪哪天把自己贪来的钱也给劫了去,哪里管得上这甚百姓的苦楚。可怜这些百姓恨得咬碎了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咽。如此短短一个月间,清平县居然不见了十几个芳龄女子,被劫财物银两更是不计其数。有道是权匪相争钟鼓鸣,向来受苦是百姓。”

    在这茶馆听书的多是些贫苦人家,听到这里不免咬牙切齿,既痛恨山匪危害百姓,又痛恨世间不公,受苦受累的都是清贫人家。

    “却说这官府也曾派兵缉拿这般匪类,奈何苍云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群山匪武艺高强而又生性狡猾,官府是数次无功而返。便此时,江湖上出了一个人物。据说此人年纪不过二十,却身长八尺有余,使的一口大刀长有五尺六寸,全由镔铁点钢浇筑而成,重达五十六斤,骑一匹枣红色骏马,单刀一骑冲上了苍云山,手起刀落之间砍下了匪首的脑袋,想那偌大的苍云山上几百号劫匪,竟挡不住这少年英雄一人,纵马提刀,于百人之中取敌将首级,好不快意。余下的数百匪类,见首领伏诛,不少四下逃散,不知所踪。其余尽被这少年英雄斩于马下。好大的一个山寨,都被血给浸满了。而后少年英雄细细检查山寨,过往被劫的金银珠宝暂且不提,清平县不见的十多个女子却少了半数有余,都是被这帮无耻匪类凌辱致死。少年英雄剿了匪,解了清平县水深火热之苦,又将侥幸活下的七八个女子并所得钱财全都送还清平县。正所谓是少年胸襟侠义长,但叫人间无不平。”

    说书先生说说唱唱,却将在座听书的人完全勾动起来,一时间纷纷叫好,恨不得自己就是这少年英雄,提刀上马,砍得这些无耻匪类七零八落。说书先生更是乐意看到这景象,他与茶馆老板已经约好,茶馆今日的营生,扣除与往日相当的部分,剩下的额外盈利他能得三成。待到众人都宣泄了心中的情绪之后,说书先生方才一拍梨花木,将众人的目光全部吸引了过来。

    “这少年英雄是何许人也。各位看官且听小佬儿细细道来。自我大明建国以来,武林气象就不比前朝。前朝武林才人辈出,习武之气蔚然成风。而至我朝重文抑武。小佬儿在此地讲前朝我朝种种,就算有幸传到当今圣上耳力,也不过是博天子一笑。但若是有武夫自恃武力,以武乱禁,难免会落个人头落地的下场。故民间习武风气渐弱,习武之人渐少。如今朝廷势强,江湖势弱由此而来。是以凡说书说到我朝习武之人如何如何,多是杜撰。”说书先生说到这里,忽的笑了笑,方才继续说道,“但小佬儿今日所说,确有其事。毕竟我朝立朝至大明历四十一年方才出了少年英雄一人。这英雄姓丁,名满江,师承不详,但一身武艺的确臻于化境,人品更是不必多言。自丁满江于苍云山杀尽劫匪以后,便在江湖名声大振。凡小儿习武,必定以其为榜样。可敬这丁满江在名声大噪之后仍是不改本性,锄强扶弱,行侠仗义不在话下,江湖民间甚至是庙堂之上都有其故事流传。至大明历五十五年,天下豪强齐聚少林,举办十年一期的武林大会。这一届大会上,丁满江技压群雄,独占鳌头,折服各路武林侠士,成为当之无愧的武林第一人。此后,民间习武之风再起,江湖上英才迭出。有一诗赞曰:浮名不过过眼云,虚利终是井中影。仗义本是侠客行,最难不改少年心。因一人而改变一朝江湖之风气,唯丁满江一人尔。”

    说书先生说到“唯丁满江一人尔”时,声音渐高,“尔”字话音一落,他一收折扇,一拍醒木,当是为这段说书做一个收尾。

    众人无不叫好。

    说书先生停了片刻,又说道:“各位看官,小佬儿徐锦汤,应掌柜之邀,服侍各位这一段说书,也不管滋味好坏,权且当做各位吃茶喝酒的小菜。”说罢又将醒目拍了一拍,当做是散场,然后又托出一个盘子。

    众位茶客见此,便三三两两地掏出几文钱,丢到盘子里去。这盘子里的钱是他说书赚的营生,全归他自己所有,不必与茶馆分账,至多分一些给那个帮自己找到这份营生的伙计而已。徐锦汤见盘子里的铜钱愈叠愈多,暗自欣喜,尤其刚才有一桌的茶客出书阔绰,赏了几块碎银,抵得上平日里说好几天的书,只是他见刚才那桌的茶客衣着华丽,非富即贵,不敢多说话,只是连声道谢。那桌茶客不以为意,在茶桌上又放下几块碎银,起身走了。徐锦汤知这是付给茶老板的茶钱,眼里馋但也不敢贪去,兀自托着盘子继续去收钱,不过得了刚才阔绰茶客的赏钱之后,他对接下去能收到多少铜钱已不甚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