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屈辱的教师节

    2012年9月10号,晨练回来时遇到邻居老王,互相打个招呼。老王主动说出他去参加一个教师节活动,说是老年保健方面的讲座。我随即产生了一个念头,大概是推销商品吧?可老王说,讲的挺不错的,凭教师证入场,还有纪念品,咱们一起去吧,反正呆在家里也没事干。好吧,那就一起去听听吧。

    7点多一点我们到了会场,礼堂里已经到了三四百人,都是些退休教师,有中小学的,职业学校的,还有不少大学教师,许多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有的还拄着拐杖。活动的开场白是播放了国家领导人的讲话画面,接着是一大批退休的原国家机关领导人的讲话。

    说的都是些关于老年保健和中西医并重的内容。再往后是在四个手持鲜花的礼仪小姐的簇拥下,一个专家级的人物登场了,这是广东盛大流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专家。

    专家先是讲了一些关于人体的正常值,其实都是些医学普通知识,估计是网上下载的,因为画面上还有网络名称。后面就用了大量篇幅介绍产品《人体营养素》。专家说,这是一种原装的纯美国进口新产品,由于产品稀少而且昂贵,在美国也只有上层人物能享受到,国内是中央领导才能享受的待遇。

    接着说了一些《人体营养素》对常见病的有效率,而这些数据者是无从考证的。一盒《人体营养素》价值人民币2850元,可以让你的血管年轻5年。今天是教师节,给大家优惠价,凡一次购买两盒者可减免500元,为了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外送一套纯金首饰,包括一条金项链、一条金手链、一个金戒指。为了让大家100年后还能记住我这个朋友,再加赠一套第五套末尾三位同号的人民币。

    说到这儿,专家看了看手表,又说了句,到吃饭时间了,我要请大家吃饭,不过,我还个重要的活动,就不陪大家了,把午饭的费用折合成200元,这样一来,你只要花5000元,就能拿到两盒营养液、一套纯金首饰和一套第五套人民币。

    明眼人一听就知道是在忽悠。一连串的忽悠还不算,其间还穿插着一次又一次地让台下的人跟着喊赞扬产品的口号,我觉得忒肉麻,一次也没喊。其中最恶心的是让全体齐立,举起右手,如同入党宣誓那样,跟着喊:我喜欢人体营养液!我相信人体营养液!我一定要得到它!开始让大家齐立,我就没站起来,可后来看看大家都起来了也只好站了起来,紧接着也不得不举起右手,只是没跟着喊口号。

    实在受不了了,我就假装上卫生间,想溜之大吉。可到了门口才发现,门卫不让中途退场,只好又回到座位上。最后,每人发一个中药磁疗,说是全国统一价468元,以我看也就值十几元吧。

    回到家里,思来想去,这个教师节过的窝囊,自己被别人像耍猴一样玩弄了半天,总觉得人格受到了侮辱。不是吗?耍猴的艺人只要给猴子一点食物,让猴子倒立猴子就倒立,让猴子翻跟头猴子就翻跟头。

    到会的这些退休教师,为了拿到一点礼品,演讲者让你鼓掌你就鼓掌,让你喊什么你就得喊什么,让你宣誓你就宣誓,这与耍猴有什么两样!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那么些老教师,说起来都是些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一辈子冠冕堂皇,号称为人师表,到了这种场合,怎么就变得如此庸俗,怎么就失去起码的人格和尊严了呢?而且一眼看上去,大家都像是心甘情愿地任人戏弄,丝毫没有屈辱的迹象,天啦!这是中了什么邪啦?看来,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利令智昏。

    一二一不改的军人作风

    离开部队28年了,可许多习惯还是没变。闲来无事梳理了一下,觉得挺有意思,愿与当过兵的人韶韶。

    一是时间观念强:回想了一下,自从转业到地方,开会、学习、集体活动,从来没有迟到过,每次都会准时到达。也一直不习惯“七点开会八点到”的做法。

    二是宁折不弯:说话办事心直口快,有一说一,简明扼要,不啰嗦,也不爱听别人啰嗦。工作实事求是,说到做到,不会弄虚作假,从不吹牛拍马,认准的事一干到底,不干违心的事,不会顺风倒。就因为这个性格,一次次碰壁,一次吃亏,明知道自己的行为方式不适合当今社会,可就是改不了。

    三是做事干脆利索:表现在工作上,当天的事当天了,当月的事当月了,当年的事当年了。现在不上班了,对待家庭的事也如此,过年之前,必须把所有的事全办好,所有的欠款还清爽,包括水电费、煤气费、电视电话费,年前必须交清,绝不会欠债过年。家里整理得清清爽爽,年货要办得一一当当,对联、鞭炮准备好,孩子的压岁钱都要包好,年年如此,从不例外。

    四是动作快:吃饭速度快,一般情况下,每顿饭不超过5分钟,有时候三两分钟结束战斗,明知这样不好,可就是改不掉。再就是走路快,走路快成为习惯,不会慢不惊心地散步,就连锻炼身体也一样,一起步就是快,而且往往是越走越快,明知没必要,就是改不了。到目前为止,在锻炼的人群中很少有人从我身后超过我,包括比我年轻的人。

    五是习惯于对称整齐:回到地方几十年了,现在仍然把被子要叠得有棱有角,毛巾要挂得整整齐齐,衣服要折的方方正正,就连家中的装修也以方方正正为基本格调,喜欢横平竖直,喜欢整齐,喜欢对称,不喜欢抽象,不喜欢奇形怪状。几百元买了件名牌T恤衫,因为竖条不对称就一直不愿穿它,宁可浪费掉也不穿。

    六是不爱吃零食:自己从来没有吃零食的欲望,也看不惯别人吃堆食,尤其不会一边走路一边吃零食。有时饿了就在家里转,家里有的是零食就是想不起来吃,只知道一天吃三顿饭。

    七是外出前认真准备:可能与在部队经常出差、招兵、招生有关。每次出差开会或者旅游之前,都会非常认真地进行准备,包括行李、票证和注意事项,现在还要加上保健药品。以前是一条一条写在笔记本上,现在是在电脑上打好,用打印机打印好,一式两份,一份随身携带,一份放在包里,防止丢失。

    八是总觉得自己还是军人:总觉得部队的荣辱兴衰与我有关,爱打听部队现状,爱看战斗故事影视片,爱看中央7套军事节目,爱下载有关军人生活的日志。日常生活中不爱起得太早,也不能熬夜,习惯于有规律的生活。我家靠近部队营房,这些年来,一听到部队的起床号就想到起床,一听到熄灯号就想睡觉。

    一次当兵,终身是兵,看来这些习惯是改不了了。

    一二二吃鸡

    自从外孙上初中以后,孩子们就另起炉灶了,逢到周末才回来吃一顿。我们老俩口的日子也起了变化,平时是能简单就简单,能马虎就马虎,怎么方便怎么吃。前些日子托人在乡下买了几只土鸡,准备过年吃的,因为买的多,今天中午,我和老伴儿就煨了只老母鸡。

    吃饭的时候,老伴把鸡端上饭桌,我觉得哪儿不对劲,怎么就今天吃鸡就我们俩呢?我突然问老伴儿,我们俩单独吃过一只鸡吗?老伴儿想了半天说,这个还真没。

    结婚38年以来,我们俩从来没有单独吃过一只鸡。刚结婚那些年吃不起,也买不到;女儿出世了就来了老母亲,往后一些年,但凡吃鸡都有个规矩,两个鸡腿,母亲一个,女儿一个;母亲过世了,女儿结婚了,女婿爱吃鸡,每当吃鸡那就让女婿女儿吃;外孙出世以后,吃鸡时就首先满足孙子,其次是女婿,再就轮到女儿,我们老俩口每次都是象征性地吃一点,这是我们家不成文的规矩,从不例外。

    看到老人、孩子们吃得开心,我们就有一种欣慰感、满足感,看别人吃比自己吃还要开心,特别是我那老伴儿。

    “我对鸡不太感兴趣”,多少年来,老伴都是这么说的,我也说“我对吃鸡无所谓”。其实这并不是真心话,今天中午,老伴儿就吃了两个鸡翅膀,我也吃了不少,吃得都很香,我知道,老伴儿最爱吃鸡翅膀。随着年龄增长,猪肉,特别是肥肉不能多吃也不敢吃了,那么,鸡鹅鸭和鱼虾之类应该是可以吃的。

    为什么这么些年来,从来没有俩口子单独煨只鸡吃呢?看来还是个认识问题,很可能还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认识问题。不是吗?如果说早些年是因为经济原因,那近年来应该说不存在吃不起的问题了呀。

    勤俭节约、省吃俭用、为老人、为孩子,这些已经在我们头脑里根深蒂固。买来的水果总是挑那个要坏的先吃,结果好的放坏了,老是吃坏的。一盘菜端上桌,总是先吃头头骨骨,最后剩下的全是好的,而有时候剩下的好菜往往放坏了。

    家里晾衣服的架子用了40多年还在用,30多年前用的被里子,自己动手改造成被套继续用。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碗里的饭总要吃得干干净净,这已是多年来的习惯,即使外出旅游住宾馆也不例外。凡此种种,足以说明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是长期形成的,习惯成自然,大概这就是俗话所说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我们这代人,从小就吃苦受罪,特别是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穷怕了,饿怕了。现在日子好过了,反而不会过了,该享受的时候不知道怎么享受了。一说到这些,女儿就会说我们是死脑筋,顽固不化。是啊,这样的死脑筋也不知是对还是错,自己也弄不懂。有一点可以肯定,不管对与错,这个死脑筋这辈子看来是很难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