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三游上海世博

    上海世界博览会开馆以来,许多人都去玩过了,退休人员也有一些单位组织了游玩,卫生局是否会组织不得而知。眼看世博会闲馆在即,尽管去过回来的人都说没意思,可我还是不甘心,几经犹豫,反复考虑,还是决定去一趟,免得日后后悔。2010年10月16日,我们全家倾巢出动,以散客组团的方式前往。选择这个时间理由有三:一是错过国庆节人流高峰;二是因为孩子放假;三是单位组织无望。

    早晨6点30分,大客车从南京新街口出发,在沪宁高速上飞快地行驶,不到3个小时就到了昆山,正当我们为之庆幸时,路堵开始了。车驶入上海境地时就走不动了,走一步停一步,越往前走越困难,后来是走一步停两步,大客车、中巴车、小汽,一辆接着一辆,一辆挨着一辆,谁也别想超车,从昆山到上海足足开了4个小时。这就让人纳闷了,这个时候哪来那么多的人往上海涌呢?

    分析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太多的人和我们是同一个想法。到了这个时候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来都来了,也只有硬着头皮,耐着性子等吧!好不容易开到了上海世博园停车场。进了世博园第一项任务就是“轻装”,堵了4个小时的车,大家都快憋不住了,可是一看厕所门前,好家伙,男女厕所门前都排着两行足有100米的长队,还有保安人员在维持秩序,保安的任务是让游人遵守纪律,不准插队,再就是看到小孩子憋不住时就给予优惠待遇——提前如厕。安检排队、进馆排队这些都在预料之中,上厕所排长队的壮观场面,还真是第一次见到。

    接下来就是游园,导游只负责把我们带进园区,至于看哪个馆,怎么进,那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我们转了一圈,当凡想进的展馆,诸如德国、日本、泰国、土耳其、沙特、澳大利亚等国展馆的门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只有非洲综合馆和中粮之类的小馆不用排队,那就挑几个人不多的展馆看看吧。由于人太多,加上我们是老的老小的小,也挤不过人家,就随着人流无目的的走走看看。

    如果说你不知道什么叫人山人海,到了世博园你就明白了,一眼望去到处都是人,上至耄耋老人,下至襁褓中的婴儿,搀着的、扶着的、拄拐杖的、坐轮椅的,背着的、抱着的、扛着的、推着婴儿车的,当然了,其中也不乏黄头发、高鼻子、黑皮肤的老外,真是人挤人、人碰人、人看人。人群中,我还还看到一群盲人,他们相互搀扶着,乐呵呵地玩的也很开心,也不知道他们在欣赏些什么?

    在网上看,许多展馆很漂亮,可走到跟前反而被一些建筑物遮挡,看不清整体结构了,就连拍张照片也拍不安稳,时不时从不同方向过来一股人流冲得你不知所措。天啦,今天哪来的那么多人呢?后来听到广播,16号这一天游人数为103.28万,超过国庆节,创开园以来的最高纪录。

    正当我累得苦不堪言时,朋友还发来了短信向我们祝贺!说我们中大奖了,这么难得的机会让我给碰上了,真是走运,你说这是什么朋友,不是幸灾乐祸吗!晚上住宿是在金山宾馆,说是在上海,结果从园区出发,汽车行驶了一个半小时,我算了一下,按照车速和行车的时间计算,应该离杭州不远了。

    第二天的主要目标是玩中国馆。早上6点半出发,一个半小时开到世博园,办好换票手续已经是10点多了,还有点时间,能看一两个馆。到了中午这人是又睏、又累、又饿,好不容易找到了吃饭的地方,可坐下来吃饭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就在土耳其展馆门前买了个肉卷和冰激凌当午餐,你别说,这土耳其的冰激凌还真的与众不同,确实好吃。

    下午一点在中国馆门前集合,排队进馆。中国馆门前和大厅里全是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我们。这么长时间的排队、等待,假如有人要上厕所,假如有人头晕站不住了那该怎么办?这就难怪许多单位不愿组织老人游玩,实在是责任太大了。听说有的人玩了世博园,根本就没进中国馆,还听说有的人玩世博园只是排了几个小时的队,还没进馆返回的时间就到了,结果连一个馆也没进就结束了世博一日游。我们先是在外面站了一小时,进了有凳子、有凉棚的S形长廊坐等了一小时,进了大厅又在S形长廊转了15趟长圈,接下来又转了8趟短圈,这才轮到我们乘电梯上楼,好家伙,人都快累瘫了。

    进了中国馆,一看到大型动态影屏《清明上河图》,哇!真是妙不可言,再乘上坐电动车沿途观看了一系列风景、雕塑,两天来的一肚子怨气顿时消除了。世博园所有的展馆中,最漂亮、最雄伟、最气魄、最壮观的还是中国馆!看的过瘾,看了让人自豪,看了让中国人扬眉吐气!

    一一四良师益友

    退休之前闲着无聊,就想着学点知识,于是就决定学电脑。好得当时有老师,有教材,有电脑,有时间。在老师的指点下,经过一个多月的自学,终于学会了五笔打字。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我就将学校建校以来所办的班级学员,根据学籍档案,按照入学年度顺序打印成册。

    这一打就是十几万字,打印好了,五笔打字也基本掌握了,并学会了制表、绘图和文件编辑,往后又学会了游戏、上网。

    说实在的,60岁的人学电脑,用五笔打字,困难确实不少。早在两年前,单位普及电脑知识时,我们一批50多岁的教职工就没有一个能跟的上,先后都被淘汰,这次能学会,也着实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退休后,电脑知识排上了用场。首先是看新闻、玩游戏;随后是看小说、看电影、看电视剧、听音乐;再往后是在战友网上写游记,回忆军营往事;玩的最热闹的要数玩QQ,天南海北的战友聊天,以至发展到音频聊天、视频聊天、群体聊天、网上办农场、办牧场、上传照片、制作动感相册等等,真可谓名目繁多。

    像我这样年龄的人,能掌握的网络知识实在是可怜的很,经常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卡壳了。好得在网上认识了一位网名叫‘过客’的网友,此人对我帮助很大,每当我遇到难题时,总是毫无保留的教我,有时是一步一步地的教呀!就这样,才使我的网络知识得到不断地更新。

    我的网名叫老顽童。可能是网名取得还算有点风趣,网友们纷纷请求加我为好友,我不分男女老少,来者不拒,一时间,我的网友多达五六十人。当然,其中也遇到少数不上规矩的被我加入了黑名单,但绝大多数人的网友还是可交的。

    其中不乏工人、教师、私营业主、机关干部、企业老总,还有不少在校大学生。我们聊天内容大到天文地理,小到鸡毛蒜皮,谈论社会现象,交流人生感悟。你别说,网友中还真有许多高人,他们的一些见解很独到,很有深度,许多文章写得很有水平,看了他们的的文章,你就会产生一种感觉,这些人绝非等闲之辈。从网友的空间日志和说说,能看出一个人的喜好、性格和层次。

    网络是虚拟的,可网络中的人是实在的,同样需要以诚相待。我空间有个江苏宿迁的网友,他是苏州一家民营企业的中层干部,竟然把我当成了他的顾问,工作中遇到难题,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和别人发生了矛盾都来请教我,让我帮着拿主意想办法,我也尽其所能,帮助他答疑解惑,用他的话说,对他帮助还挺大的呢,只要网上一见面就喊我叔叔,可亲热了。

    几年来,还有的网友孩子上学如何填报志愿,孩子毕业怎么找工作,儿女找对象,家庭发生了矛盾,甚至于自己和家人生病应该吃什么药,该不该开刀都听取我的意见,我也都坦诚相待,尽我所能,为网友当参谋。嘿嘿!我这个老顽童呀,还真出了名。

    要说这网络呀,真是个好东西,你想看的东西它都有,你想听的歌曲它也有,你想知道的事情它都可以告诉你,你不明白的问题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真可谓是无所不能。一台电脑丰富了我的生活内容,开阔了我的眼界,激活了我的生活热情,网络给我的晚年生活增添了色彩,网络成了为我后半辈子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