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园里面,梅长龄缠着白布孝服坐在偏座上首皱着眉头,杨林古剑碑几人也各自穿戴孝服坐着,公申季尴尬的夹在中间
“院正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为何不能给老师办祭礼!”古剑碑忍不住先开口了
“我也不想啊,可大家伙商量了一下,觉得不适合公开这个消息!”公申季叹了口气说道
“师尊这一生,为了书院,为了人间,做了太多的事,如果连祭礼都没有,你让我们这群做弟子门生的如何处之,你干脆宰了我吧!”古剑碑咆哮的说道
“好你个古剑碑,如果左先生之死公布与众,你承担得起后果吗,势必人间大乱,元武国,东天胜境,还有西宗那帮子秃驴,多少人盼着左先生的死!你没脑子的吗?”公申季也来火了
“就算不告知天下,你以为能瞒多久,一个月,两个月,还是一年,两年!有事我自然会扛着,你们不敢面对,我来!”古剑碑拄着拐杖站了起来
“你,你,你担当的起吗?世尊到底有没有死,到现在没有任何消息,如果不是书院,正明国早就被人瓜分了,左大人为书院,为了救你们,死了,而你们还要再去送一次死?可左大人不在了,谁还能救你们,古剑碑,你什么时候长大!”公申季说完后,端起梅长龄的茶杯喝了口水
梅长龄微微的笑了一下慢条斯理的开口说道:“公申院正说的没错,左师兄的死,不宜宣扬,左师兄临死前的话,想必你们还记得吧,他说我们拥有整个人间,谓之何?从卫长思卫大祭酒开始,书院都是为了人间而存在的,左大人临死前的这番话恰恰是想告诉你们,只有明白了人间的力量,才能战胜世尊,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强敌,迈过一个又一个的槛!你们该长大了,该想想,什么才是人间,书院到底是什么!”
大厅中安静了下来,古剑碑也不说话了,杨林低着头思考着什么,而此时,白向书突然站了起来头也不回的离开了,接着,于正也走了,师兄弟们一个接一个的走了出去,梅长龄看了看杨林和古剑碑,最后也离开了,公申季叹了口气,又看了看左道天的灵位便走出了大堂。
书院厨房外的小院子里,杨林坐在椅子上,齐有后挑了个看起来比较顺眼的腌黄瓜嚼的嘎嘣脆
“大哥,四九玄功都记下了吗?”杨林瞪着夜空,漫不经心的说道
“恩,记全了,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练习的!”齐有后也看着天空说道
“师傅说过,道法需要去悟,悟懂了才能开始练!”杨林撇了撇嘴说道
“你这是打算要走吗?”
“不知道,看看吧!对了,大哥,你做的菜,越来越好吃了!”杨林说完便拍拍屁股走了
齐有后看着手里的腌黄瓜,有些难过,这坛子腌的是最好的,左道天一直说齐有后的腌黄瓜差点功夫,齐有后不服气的腌了一罐他认为最好的腌黄瓜,腌的很用心,每根黄瓜都精挑细选,反反复复的捏了一遍又一遍,可惜,他吃不到了
第二天清晨,穆玉穿着祭酒服站在书院门口,因为再过不久,开春第一次考核要开始了
公申季的房间里,白向书穿着白色的围兜幽怨的看着公申季,双手紧紧的攥着裙角
“这不可能,书院哪来这么多钱,不可能,不可能!”公申季一个劲儿的摇着头
白向书还是愣愣的站着,并没有想走的意思,公申季脑袋都大了,一个月六十万两银子,书院一个月开销才多少,正明国一年国库收入才多少,反正你爱怎么站怎么站,我就是没钱,就在这时,万圭走了进来,公申季一看,得了您呐,我赶紧闪
“怎么了二师兄,为什么要那么多钱!”
白向书皱了皱眉头吐出两个字:“书库!”
“书库?书库怎么了?”
“不是,是,书库!”
“不是?书库?你说的是。。。。”万圭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你要多少?”
“最少六十万两一个月!”白向书撇了撇嘴说道
“恩!不多!这钱我想办法给你筹到!可是,师兄,要找几个人帮你么?”万圭问道
白向书转身不耐烦的挥了挥手说道:“得了吧,别的人我不放心,还是我自己来吧!”
西山的山路上,于正蹲在一颗树下,喝着酒,其实像他这把年纪,是不能喝太多酒的,他也不好酒,平时喝的不多,可他不爱跟人说话,也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或许是天生的吧,所以喝醉了,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楚怀仁的伤势已经恢复了,前些天便回边关了,临走的时候,他问杨林,可以给他铸把刀么,杨林说过些时候给他,于是他抱了抱杨林,并告诉他,钱是肯定没有的,先欠着,杨林笑了笑,让铁震天写了张欠条交给楚怀仁,楚怀仁看着欠条哈哈大笑,笑的腰都直不起来了,笑完之后他郑重的收藏好这张欠条离开了
大师兄孔大富依旧在学宫给人上课,只是偶尔会走神,当然了学生们也不敢多说什么,偶尔有几个特别勤奋的学生会提醒下这位老师,然后孔大富接着授课,只是心有些乱,不知道从何理起
万圭早些天便回牵机营了,因为梅长龄离开了,于是所有的活都交给了他,万圭这几天忙得焦头烂额,但至少不会想起一些不开心的事,深夜忙完后,便一个人坐在窗下呆呆的望着天空,他觉得这样可以放松下紧绷的脑子,但却回忆起很多事情
古剑碑走了,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而随着古剑碑的失踪,杨林也不见了,不过倒不是失踪,而是被梅长龄带走了
南方多水道,偏僻的小河上,一条小船顺着河流飘荡着,一个穿着麻衣的老人躺在船头,艄公拿着撑杆,随意的摇晃着,浅浅的船舱里,少年捧着书,看的津津有味
“小四,多少年没回过家了!”梅长龄问道
“回梅大人的话,快有十年了吧,再说,家都没了,谈什么回家啊!”艄公是那个叫成四的成四爷
“我记得,你当年没考上书院,愣是在书院门口跪了一个月,现在告诉我,如果再让你跪一个月就能去书院,你去么!”梅长龄淡淡的问道
“梅大人,您可别取笑我了!那时年幼无知,只觉得入了书院,便能成为有用之才,是大人您教会我,不管是什么人,都有用,这些年在牵机营,经历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成四放下撑杆坐在船头上,两人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让船随着水流飘着
顺水而下的速度并不慢,不多时便到了一个小码头,成四麻利的给小船系上绳索,扶着梅长龄下了船
梅长龄带着杨林漫无目的的行走在正明国的大地上,差不多有半个月了,他想让杨林感受下人间,就如左道天临死前的一番话,书院会拥有整个人间,于是所有师兄弟们开始去领悟了,只有杨林,那天哭过之后,他便接着读书写字,还是该干嘛就干嘛,梅长龄有些担忧,因为左道天真的很在乎杨林
梅长龄牵着杨林的手走在小镇的街上,寻思着找个酒馆喝点驱驱春寒,成四在一边背着个行囊低着头,看着倒想是个富户家的老爷子带着少爷春游一般,几人寻了一个看起来干净的小馆子座了下来
门口瞌睡着的掌柜一看,哟,瞧这老爷子的架势伺候好了,定不会少了赏银,便麻利的提溜上大水壶引着几人进了大堂
“大老爷吃点什么,小店汤包口味不错,给您来两笼?”小店利薄,一般都是掌柜的兼伙计,家里老人孩子帮忙打理着,倒也不错,老板殷勤的候在一边
梅长龄看着杨林调笑的问道:“小少爷,吃什么呀!”
成四在一边偷偷的捂着嘴,可不是谁都有机会,见识到位权倾朝野的正明国柱国梁柱开玩笑的,所以他也是憋得辛苦,想笑又不敢
杨林看了看这位师叔,这一路大道理听了一箩筐,也没少被教育,埋怨的瞪下这老头:“那就来三笼汤包吧!”
掌柜的刚想去拿,却被梅长龄拦住了,回头淡淡的对杨林说道:“光吃包子?不喝点什么?”
“那就再来两壶老酒吧!”
“还有呢?”
“你想吃什么!”
“不知道,你说了算!”
“那就这样吧!”
“可我还想多来几个菜!”
“那你点吧!”
掌柜的走也不是,站也不是,但梅长龄板起脸来,那股气势已经把他吓到了,成四低着头也不敢说什么,四个人就这样尴尬的僵持住了
梅长龄叹了口气,挥挥手说道:“去,再炒两个小菜!”
掌柜的如释重负,上了三笼包子赶紧溜走
“我带你走了半个月,我们去了很多地方,可你还是成天看书,难道人间不值得你关注一下么?”梅长龄看着杨林问道
但杨林只是沉默着,从腰间抽出书,接着看了起来,梅长龄皱了皱眉头,但还是压下了火,冷漠的说道:“左师兄是为救你而死的!”
杨林轻轻的放下书,看着梅长龄,其实他并不讨厌梅长龄,甚至还有些尊重他,但他不知道如何去宣泄心里的难过,他也很想念左道天,可他不知道能做什么,他无能为力,他只是个十四岁的孩子,他感觉书院每个人都很照顾他,可他什么都做不了,所以只能继续读书,换句话说,除了继续读书,他还能干嘛,杨林觉得压力有些大,该如何去面他们的期望,所以,有些委屈
梅长龄无奈的摇了摇头,这孩子有些油盐不进的感觉,不知从何下手,毕竟他这一生都没有娶妻生子,所以看向成四,成四一瞅,这还得了,赶紧低头,你们爷俩的事,我一个小人物插不上手,我不在,我不在,我不在
“左师兄那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梅长龄支着下巴喃喃的说道
热腾腾的包子很快上桌了,几道精致的小菜,两壶温过的老酒,不多时便让三个人吃的干干净净,梅长龄拉起杨林的手很随意的走了出去,成四结完账也跟了出来
“我知道你还小,这些东西不应该压在你身上,我们走了小半个正明国,看你也没什么太多感触,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你快快长大,因为左师兄真的对你寄予太多的期望!到底我们为什么会拥有人间,我也有些不懂,难道要靠正明国的举国之力去对抗西宗,对抗世尊?对抗东天胜境?还有元武国?师兄为何不说明白呢!”长街上,梅长龄牵着杨林说道
杨林被牵着的手突然抽了出来,愣愣的站在街上,梅长龄也停了下来,看着这个少年
“师叔,我想回家看看!可以话,我想把我父母接到书院来”杨林突然说道
“哦?为什么”
“我不懂老师说的人间,我只是在想,把爹娘接到书院来了,书院便是我的家了,人间也一样吧,如果有家的感觉,那么为了守护这个家,所有的人,都会去拼命,我拼过命,我觉得我在拼命的时候很强,至少现在为止,每次我拼命,他们都打不过我!”
大街上并没有多少行人,一老一少就这样互相看着,梅长龄似乎有些感悟,风吹着他干巴巴的脸,他想起了当初年少轻狂离开书院的时候,他想把书院带到整个人间,却好像忘记了,当年离开的时候,左道天也好,师兄弟们也好,看他的眼神,那是家人要离开的埋怨,所以,他看着杨林,有些感动,家的感觉么,让所有的人,都有家的感觉么,似乎真的是这样
十天后,书院的门口横着一辆大马车,车厢里塞满了各种包裹,白向书穿着围裙,上面黑黑绿绿的都是污渍,显然是真的很忙,孔大富唠唠叨叨的像个老头子跟杨林说着什么,白向书准备了些有趣的书籍能让杨林看一整年,万圭给杨林的父母捎了些衣物和书城的特产,齐有后拉着杨林的手,于正依旧拿着扫帚站在旁边
就快日上三竿了,看着时间也差不多,杨林便对着各位送行的师兄弟行了一礼说道:“我会很快回来的!”
梅长龄没来,因为他突然有很多事要忙,鞭花炸响,马车随着阳光渐渐的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书院门口的大石碑下,几个身影还倔强的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