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辣文 > 其他小说 > 乱世群雄 > 第三十章
    楼班撤了,干脆利落,没有一丝留恋。轻易逼退楼班,让早已经做好大战准备的一众将官有些摸不着头脑。近半数领地转眼间被洗劫一空,楼班不疯狂报复才怪,但他们已经有了周密的安排,也信心打退乌丸的报复。可楼班就这么退军了,连汉军将领自己都不相信事情会这么简单。

    果然仅仅过了五天,报应就来了。这天傍晚,凄厉的号角声传遍整个长城,匆忙赶来的田豫顺着城墙一望就傻了,只见黑压压的一片,百十万乌丸难民扶老携幼缓缓向长城靠近,到了长城脚下,也不顾汉军弓手的威胁,只是跪匐在长城脚下大礼参拜。

    “我等在草原上活不下去,祈求汉军老爷开恩,准许我等南迁。”

    “我等愿意归顺天朝,祈求军爷给条活路啊!”

    “军爷啊,我孩子才五岁啊,求您开开恩,给口吃的吧……。”

    “大汉恩威加诸四海,我等早已臣服朝廷,是大汉子民啊,军爷你们眼睁睁看着我等数十万饥民活活饿死,不怕天子降罪么?”

    ……

    田豫听着城下百万难民一声声哭诉,眉头一会儿皱成个“八”字,不一会儿又皱成个“川”字。这下可真的难办了,任谁都想不到楼班居然做的这么决绝,宁可折损自己的威信,脸面都不要了,竟然要这百万难民南迁!

    开门放人是不用想的,谁知道这百万难民里有多少是楼班派来的探子,万一被他们将这些难民鼓动起来造反,他手下的军力就是再翻几倍也很难控制局面。到时候百万难民往四面八方一逃窜,或盗或匪,从此以后别说区区锦北三县,恐怕整个辽西都别想再安稳了。

    可是任由这百万难民在城墙下饿死,他田豫连带司马辉甚至还有公孙瓒的名声就全完了,以后不要再提什么争霸天下,不被天子下召讨伐就不错了。何况,这些难民真的会乖乖等着被饿死么?只要稍稍一个处理不当,这些人还不得联合起来把长城给拆喽。是的,这些难民是手无寸铁,可正因为手无寸铁所以才可怕,谁敢对他们刀兵相向?不怕被天下英雄挫骨扬灰?

    眼看着城墙下乱哄哄的,随时有失控的危险,田豫只好命令数万守军齐声呐喊:“后撤五里,自有粮草接济!后撤五里,自有粮草接济!……”数万军士齐声呐喊,一时间让城下恢复了安静。在粮草的诱惑下,不一会儿难民三三两两的开始后撤。后撤了大约两三里路就齐刷刷的驻足不前,回望着长城。田豫无奈,只得令几万游骑广带干粮、清水和军帐前去接济难民。

    给百万难民分发粮草,这可是个危险活儿,一个不小心就得被饥民当成肉食给吃了,几个万人队统帅脸色难看,不敢领受任务。最终还是得靠韩玉、马晓龙和杨远这些铁岭老人为田豫分忧,主动承担了任务。

    果然,不等这几万骑兵接近,难民们蜂拥而上,大汉骑兵纷纷张弓在手,齐声吼道:“粮草管够,排成百列,依次上前,违令者杀!”几声呐喊过后,堪堪震住了场面。

    韩玉和马晓龙分出整整两万人马排成百列分发干粮和清水,维持场间秩序。另外的人马在杨远的带领下就地开始搭建军帐。有粮草管够的承诺,又在数万大军的威逼下,这些难民才算是安分起来,期间也没有发生哄抢的事件。当然私底下出现了多少弱肉强食,逞强抢夺的事件,韩玉也实在无力顾及了。

    尽管一开始就分成百队,甚至到后来秩序渐渐稳定后又逐步分成了近千列,可百多万难民毕竟不是小数目,等人人分到了干粮,也是两个时辰以后了,天色已经擦黑,期间还有些难民浑水摸鱼反复来领,被骑兵们一顿鞭子抽的血肉模糊,总算震慑住了难民们的小心思。

    分发干粮时,韩玉特意交代麾下骑兵嘱咐难民,今后每日早晚两餐,仍如今日这般依次领取,不可闹事,不可哄抢。有了每天早晚两餐的承诺,难民们也就有了希望,心里安定了许多。期间果真有楼班派来的大量探子,见难民情绪稳定,不好煽动,也只好按兵不动。

    不一会儿,杨远那边也盖好了近一万个大大的军帐,层层叠叠连绵不绝,要对比百万难民那肯定是不够的,但现阶段也只有这样的条件了。一个原本容纳二十人的军帐,如今有多少难民能挤在里面,自然不是他们能顾及的问题,好在现在已经四月天,难民自己也带了不少鸡公车,野外将就一晚,只要不是直接睡在降了霜的草皮上,也不担心冻死冻病。

    田豫一直在城墙上等到外出的骑兵安然回转这才舒了口气。总算暂时安抚住了难民。不过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这么多难民,大军能接济一时,不能接济一世,锦北要是有余粮,也不至于去打劫楼班了。

    不过这问题已经脱离了田豫应该负责的范畴,回到军营的田豫迅速写了几封书信,将这里的突发情况和应对措施写明,分派信使快马加鞭给司马辉、候安、公孙瓒以及锦北一众决策人员报信。

    当司马辉接到田豫的急报时,已经身处涿郡境内。今日的司马辉刚刚接见了几位另他意想不到的贵客,心情大好。

    四星名士鲜于辅,三星名将鲜于银、尾敦,三星名士齐周。历史上,这些都是刘虞的老班底,此时竟然成了幽州在野名士。这几位主动前来结交,自然是有意投效的。只不过这几位都不在锦北境内定居,仁德无双的王霸之气对他们影响力十分有限。

    司马辉笑呵呵的请他们到锦北三县参观,甚至当场派出十名亲卫沿途护送,让其中一名亲卫给坐镇阜新的刘虞带了封书信,要他便宜行事,争取收了这四人。这四人也十分干脆,当场便向司马辉辞行北上,期望过几个月在锦北再见。司马辉相信刘虞的办事能力,不出意外,再见之时他们就该纳头便拜了。

    刚刚打发走四位名士,公孙瓒派来接驾的使者团也到了,两名主使让司马辉颇感意外,竟然是三星名士魏攸和程绪,这两人在正史上不是刘虞的属下么?什么时候投靠公孙瓒了?不过正史上连公孙瓒都应该是刘虞的手下,《群雄》已将三国正史改的面目全非,也仅仅是一个人名而已,司马辉想想也就释然了。

    三人见面一阵寒暄,两位名士对司马辉这位幽州新贵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一直谈到日头西沉,这才约定了明日启行的时辰,依依不舍的散去。

    两人刚走,田豫的信使就到了,司马辉看着信上的内容哭笑不得。NND,偷鸡不成蚀把米啊,这些难民如今成了烫手的山芋,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毕竟刚刚收获乌丸大量辎重,锦北的粮草还能接济一阵,眼下马上就要到涿郡城了,这个问题丢给公孙瓒头疼吧,毕竟人家是南下归顺大汉朝廷,也就是归顺幽州牧公孙瓒,又不是归顺他司马辉。

    一旦把这百万难民据为己有,且不说自己养不养得活,即便勉强能养活,锦北以区区三县之地,刚刚汇聚百万军民,这又要吃掉百万难民,公孙瓒心里会怎么想呢?要知道,给这些乌丸难民吃饱了饭,至少能凑出十万乌丸骑兵啊,公孙瓒即便再大度,也得防着司马辉尾大不掉了。

    两天之后,涿郡城赫然在望,堪堪到了城下,司马辉又接到三封急件,分别来自夏侯正男、刘虞和候安。候安的意思跟司马辉想的差不多,锦北实力扩张太迅猛,已然引起了公孙瓒的警惕,这些难民是万万不能勉力接收的,必须把包袱丢给公孙瓒。

    夏侯正男和刘虞的意见却十分接近,他们当然不会要求司马辉将这些难民纳入锦北三县治下,但是却提出了折衷的意见。刘虞的意思是让这些胡人从哪儿来,还回哪儿去,无非是司马辉吐点血,给出一些援助,帮助这些胡人度过难关也就是了。抢了人家这么多东西,还回去一小部分让人家活下去也是应该的,相信公孙瓒在大义名分之下也不会坐视不理,一定会承担大部分物资援助。

    老正太和张泰延一番商议,给出一个让司马辉怦然心动的解决方案:“主公对天朝千年历史耳熟能详,可知朵颜三卫乎?”这说的是明朝时期的朵颜三卫了。明朝初期,朱元璋将蒙元打败,被迫北迁。这个过程中自然有一部分蒙元遗民没有跟着蒙元皇帝北撤,他们归顺了大明,接受大明册封,给予大明供奉,从此安心做了蒙奸。

    但是这部分遗民人口太多,不可能举族内迁。于是朱元璋在大明关外给这些部落划了一片草场,设立了三个卫所,以便这些蒙古遗民定居,这便是朵颜三卫。朵颜三卫身处大明北境,不仅帮助大明成功抵御了多次北蒙民族的反攻和劫掠,同时还为大明军队提供了不少良马和精兵。明成祖朱棣就是靠着朵颜三卫不遗余力的支持,才成功打赢靖难之役坐上了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