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夏书库 用心在做小说阅读下载° ·.. ☆ ∴°·.
搬柴
这是个小故事,逗大家一乐。
这事情发生在姥姥的亲戚家。夫妻俩都是姥姥的亲戚。怎么说呢,姥姥的表弟将自己的姑娘嫁给了自己亲妹妹的儿子。那是绝对的近亲结婚。农村的话来讲,叫做姑做婆。这事儿在当时不算什么,建国后,我国宣传优生优育,近亲结婚容易造成遗传上的不足,所以才禁止的。而且当时大家都乐意成全这样亲上加亲的事情。人家夫妻俩也是打小玩到大,彼此感情都好。要说自己的亲姑姑当婆婆,是不是芥蒂就少了呢?还真不是,没嫁过去,姑姑对自己那个亲啊,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留给侄女,还嘱咐儿子让着妹妹。自从变成了儿媳妇,倒是这媳妇步步都不能错了。不过到底是血亲,除了小事情有点口角,一家人还是其乐融融的。过了两年,俩人生了个胖小子。你可别瞎猜是不是生出了个傻子。这孩子伶俐的很,圆头圆脑,活泼可爱。就是很抠。而且是天生的抠。从不大丁点就显示出来这性格了。这不周岁到了,抓周么。家里早就预备下了各种东西,撒了一炕。什么镰刀把子,毛笔,算盘,铜字儿,还有糕点,每样都有不同的寓意。妈妈把孩子抱了过来放在炕上。这天来了一帮看热闹的人,满满的围着炕头看着孩子取乐。他奶奶在一旁直指着毛笔让孙子抓。毕竟农村都尊重有学识的人,不想让孙子当一辈子农民,故意将镰刀放得远远的,怕孩子依旧做个土里刨食的农民。孩子妈妈比较实际,直接指着铜字儿让孩子抓。其他看热闹的人也跟着起哄,这个人指着酥饼说这个好吃抓这个,那人指着算盘说这个好玩拿那个。一堆人倒是把孩子给支使糊涂了,坐在炕头上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看看那个。然后就冲着这些东西爬过去。这孩子会抓,先是把铜子儿搂在自己怀里,然后腾出手抓了糕点咬了一口。接着用脚压着算盘不让别人动。大伙哄的一声都笑了,说这孩子还真贪心,啥都想要。孩子妈妈奶奶倒是都挺高兴的,觉得孩子抓了这些,以后肯定就不缺钱就是了。
慢慢长到八九岁,就越发显示出抠样来。因为就这么个大宝贝,家里人舍得给他买东西,各种玩意儿买了一堆给他玩。但是家里来客人带着小孩儿,想拿他的任何玩具玩玩都不行。他一定虎着脸护着自己的玩具,死也不让碰一下的。家里教他要让让弟弟妹妹,他可不听,直嚷嚷这是我的东西谁也不许碰。去别人家给什么吃什么,要是好吃的还要往兜里塞着拿回来。要是别人去他家,最好什么都别吃,也别留下吃饭,否则这孩子就盯着你的筷子,生怕你把他家吃穷了。在外面走道,就低着头到处踅摸,看看能不能捡到什么东西。后来这孩子在屯里都出名了,说是他家出了个守财的小狗子。年纪小大家还当着笑话讲,大了家里人听了都觉得不好意思,每次叫他改,他都说:“我自己家的东西,干啥给别人啊。”
这年过年三十。他也大了。他奶奶就要他代替他爸出去搬柴。这在农村有个寓意,搬柴搬柴,就是往家里搬财的意思,寓意明年财源广进。他也没细问就答应着去了。那时候他家烧的都是干树枝。远远的垜在门口垜成了柴火垛。一家人饺子都包的了,等了半天,还不见他进屋。孩子娘连忙让孩子爸爸出去看看,别出啥事。他爸出去找时,只这孩子撅在雪地里,将搬回来的树枝子都给撅的一小段一小段的。给他奶奶气的说:“好好的财运都让你给撅折了,今年咱家肯定没财了。你说你欠手爪子的撅它干啥?”他眨巴着眼睛说:“我这不是觉得撅折了好烧么。”不知道是不是迷信,反正当年屯子里就他家赶上了猪瘟,损失很大。
第二年他可知道了,奶奶又让他出去搬柴。他答应的好好的。又是去了半天没回来。家里又出去看,只见大门外这孩子吭吭哧哧的拉着一大捆柴火进来。这分量够烧个五六天的,他自己则累得气喘嘘嘘的。奶奶哭笑不得的说:“让你搬柴就是图个吉利,你也不用搬这些啊,够烧到十五的。”这孩子认真的说:“那不行,我还没搬完呢,这得多多的弄回来明年咱家才能多多的赚钱。奶奶我告诉你,我没上咱家柴火垛拉,去的是别人家,你等我接着出去偷柴火,把别人家的财运都搬到咱家来。”听了这话,把他奶奶气的大三十的吃不下饺子,直念叨这孩子抠劲儿随谁呢。
还有就是他奶奶去世前的晚上,眼瞅着老太太已经不行了,家里人为了能拖延一阵,就在家门口点了一盏长明灯。就是在门外的雪堆里挖个洞,里面点上个蜡烛。看着不让蜡烛熄灭,熄灭了人就走了。
一般人看到这样的情况,谁也不会欠手欠脚的将蜡烛吹灭,偏偏他出门尿尿,看到门口点了根蜡烛,上去一口就吹灭了,然后将蜡烛拿起来揣进了屋里。还没进里屋,就听见屋里一阵的嚎哭,她奶奶双手一撒的走了。一家人忙乱着给老太太穿装老衣裳,屋里的油灯不亮堂,他娘就准备多点根儿蜡烛借光。于是让他去那屋柜子里找蜡烛。他听说了,从兜里将刚才从门口拿回来的蜡烛掏了出来说:“不用找了,我在门口看到有一根蜡,就给拿回来了,用这个吧。”
他爸爸一转眼看到他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