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辣文 > 其他小说 > 东北农村诡异故事 > 第六节 孤独欢喜
    .·°∴    ☆..·°华夏书库    用心在做小说阅读下载°    ·..    ☆    ∴°·.

    孤独欢喜

    村后的西山半山腰上,有一间小茅草屋静静的躲在苍翠的树林之间,平日里淡淡的炊烟袅袅的从林间升起,大家知道,是刘老在生火做饭了。你们知道么,在东北农村,只有对尊敬的人才会称呼为x老,否则就是刘老头或者老刘了。可见刘老在屯里人心里的地位有多高。

    村里的孩子们放牛砍柴路过西山,都喜欢去刘老的小屋里去坐坐歇脚。喝口水,吃几个刘老自己种的果子。刘老很大方,见到这些孩子不但自己家果园里的果子随便摘,临走了还要多抓点葵瓜子或者榛子核桃塞在孩子们的口袋里。他家小小的屋子虽然是土坯房,却收拾的干干净净,不像一般农村人家总是炕上飘灰地下有土的。夏天屋里总是有瓶时令的野山菊摆在窗前,淡淡散发着芳香。

    刘老八十多岁了,头脑清醒身体强健。大家过去看他的时候,他不是在修剪果树的枝叶,就是在树下练习拳法。其实刘老有儿有女,儿女都十分的孝顺,他们曾经几次三番前来请刘老下山回家住,刘老却是执意不肯。自从他老伴去世安葬在这西山下,他就盖了这么个小屋搬了过来,陪在老伴儿身边。夏天屋里的野山菊,是刘奶奶最喜欢的花。刘老每次都要在西山上转悠个半天,遇到野山菊就小心的摘回来养在水里。

    至于刘老为什么这么得到大家的尊敬,一是人品好。这么多年在一个屯子,谁家都有磕磕碰碰闹别扭的时候,只有刘老家教森严,不但自己与人为善,还约束家人不许与人争锋。但凡遇到有争执的事情,能退一步就退一步,绝对不许占别人便宜。他的大儿子曾经和别人因为园子的问题争执过。就是因为他大儿子家种了一棵李子树,是靠着障子边种的,长了几年,慢慢的大半的枝桠都延伸到邻居家去了。邻居家也有小孩子,加上也是个爱占便宜的,果子熟了也不跟他儿子说一声就摘着吃光。他儿子无心的提了一次。结果邻居倒是先发难起来。说那树遮了他家园子地的光,吃几个果子算赔偿。刘老听说这事以后,叫来儿子,让他把自己家的园子障子往里缩了好几米,硬生生将个果树全划给了邻居。这下邻居立马没了声音,心里也暗暗佩服这种处事。二是刘老为人仗义,刘老的出身很好,是财主大家的公子,却没有一般公子哥散漫的脾气秉性,一腔热血满身的正气。因为爱国参加过义和拳。也因为义和拳失败最终隐居于这个山村与世无争。但是屯子里每次遭遇大事,刘老都会挺身而出。六十几岁时,山上的胡子下山,将本屯子的几个年轻姑娘给抢上山去。村里人都害怕胡子杀人不眨眼,不敢上山要人。他听说了这件事,就一个人上山将胡子抢去的几个女人救下山来,而自己不伤分毫。听说到了山上,放哨的小兵连一招都没走过就被撂倒到地上,连信号都没发出去就被刘老打晕了。刘老接着往山上走,见一个放倒一个,真如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一般,愣是将个胡子窝当成了无人之境。直接一个人闯进了大厅里。面对胡子头拔出来的枪,面不改色心不跳,直接义正言辞的问:“你们上山就是为了霍霍老百姓家的闺女么?这么乱得世道,你们不敢欺负财主军阀,趁着国家动乱倒是敢欺软怕硬,说出去不怕道上的兄弟笑话么?”这一番话掷地有声,连山上的胡子头都佩服他的胆色,于是将几个姑娘原封不动的送下了山。从此大伙越发的尊敬,刘老这个称呼从此叫了开来。

    刘老夫妇恩爱和睦,刘奶奶是大家闺秀,从小跟刘奶奶定的娃娃亲。成亲之后,刘老参加义和拳失败,被追捕当晚就要逃亡,刘奶奶不顾娘家人的反对毅然的带着五个月身孕随着刘老来到这穷乡僻壤。一个足不出户肩不能抗的大家闺秀,从此背上锄头变成农妇。刘奶奶一点没抱怨,反而满脸的幸福满足。大伙知道么,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爱情,富贵时能够彼此理解,患难时能够彼此依靠,贫穷时能够生死相依。

    虽然刘奶奶来到这个屯子里,但是并未将自己从骨子里变成村妇。她的一举一动都带着大家闺秀的得体温柔。她家是不准将外面的鞋穿进屋里的,一定另备了草拖鞋。另外,抽烟吐痰这样的事情,她家肯定是没有的。就连骂人,你们知道,农村孩子都会几句骂人话的。可是她家孩子从小跟人吵架就只会骂一句:“你是混蛋。”就连最平常的国骂都不许出口。听说有一次她大儿子气急了跟人家学了一句国骂,回家被刘奶奶抽了个半死,还在外面的土地上跪了一整晚。这么严格的家教,大伙先是看着稀奇,觉得是城里人显摆样子的。可是后来发现,这就是人家大户人家的做派。慢慢的,大伙就开始羡慕了。眼见着人家的儿子过来串门绝对不会跟其他孩子一样,在大门口放嗓子喊:“XXX,你给我出来一起玩啊。:人家都是先敲门,然后很有礼貌的问:“大娘,你家XXX在家么?能让我跟她出去玩一会么?”村里的大娘开始眼馋了,也想跟刘奶奶学学怎么将自己的气质提高起来。于是也在大襟上别个手绢。只是没几天,这手绢就用来擦大鼻涕了。压根不像刘奶奶,从来都是不流汗一副干干净净的样子。每当刘老出门,刘奶奶都会送到门口,看刘老走远了再进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