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氏是中国古代顶级的门阀士族,晋代四大盛门“王谢袁萧”之首,鼎盛于魏晋时期,史称“王与马,共天下”。这王就是说的琅琊王氏,马当然是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建立的西晋和东晋了。琅琊说的是中国现在的山东省临沂市,相传王氏两汉时起源于琅琊,鼎盛于魏晋时期,南朝以后走向衰弱。
据史书记载,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以王吉、王导、王羲之、王元姬等人为代表的35个宰相、36个皇后和36个驸马和186位文人名仕,可见琅琊王氏势力之盛。虽说隋唐时期,朝廷抑制豪强,琅琊王氏没有以前那么荣光了,但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是。
李逍遥看向王元庆一行人离去的背影,眼中的震撼慢慢消失。这说不得走一趟晋阳了,一来李逍遥对这个时代的城市比较好奇,另外也想结识下大家族的人,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李逍遥知道很多事情只有这些大家族才知道,毕竟古代不像是现代通信这么发达,但大家族各地都有产业,信息交流相对比较频繁;另外一个嘛,李逍遥也是个历史迷,对琅琊王氏的优秀传承十分感兴趣,要知道,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而琅琊王氏居然繁荣了1700多年,即便有各个时代优秀的王家人着力培养子孙后代,也保不准在哪个政治事件里做了牺牲品,被人一窝端了。王家能经历这么多年的朝代变更而屹立不倒,跟王家的家教有很大关系。
辞别王元庆一行人之后,没有走多远,就到了王家村。村口早有人等在那里,看到王伯一行人回来之后,飞奔村里,大喊“村长回来啦,村长回来啦”。不一会村里就出来了40多个老弱妇孺,也有4个包扎着伤口的年轻人。这些人脸色发菜,一看就是营养不良,当看到一个人没少时,大家脸上担忧的神情消失了,忙上前说到“王老,母老虎打着没?”王伯赶紧上前,跟大家说“大家放心,老虎已经被打死了,打死老虎的人就是这位义士,大家赶紧叩谢恩公”。
王伯说完这句话,又带领一村老小向李逍遥跪拜下去。李逍遥哪敢托大,赶紧上前扶起王伯说“王伯,赶紧起身,我也是适逢其会,没出什么力啊,恩公一说实在是不敢当啊”。李逍遥自己知道自家事,也不敢把功劳都往自己身上揽。王伯起身道“恩公,不行,这人无信不立,做人最重要的就是知恩图报,恩公有恩与我们王家村,我们村里也没什么东西,这恩公一词如果再不敢当的话,让老朽我情何以堪呀”。
李逍遥听了这话,也不再坚持了,说“恩公可以叫,那麻烦王伯以后千万莫要随便下跪呀”,对于古代动不动就下跪,作为现代来的李逍遥来说,着实有点受不了,这让老年人跪自己,那不得折寿呀。王伯见李逍遥神态坚决,也就应了,赶紧和李逍遥招呼大家起身。
等王家村一行人都起身后,李逍遥说到“王伯,这一路上看良田不少呀,但看大家面如土色,难道这之间有什么隐情吗”,王伯苦笑着摇了摇头,道“恩公不知,王家村背靠蟒山,山上有泉水流下,一年到头,奔流不息,一般不会出现干旱的,山脚也有几百亩易于灌溉的良田,原本王家村是丰衣足食的,不过近几年不太平,官府收租十成收六成,这留到百姓手里的就没多少啦”李逍遥点了点头,知道王伯说的是实情,不过李逍遥估计朝廷怎么着也不会收6成的,4成倒是有可能,另外两成估计都被中间的官吏贪墨了。
李逍遥拿出5金,交于王伯,说“王伯,这是5金,麻烦王伯招呼几人去附近镇上买几头猪,我请大家吃饭”。王伯推脱拒绝,李逍遥说到“王伯,大人可以少吃,但是看看这些孩子们,再不吃点好的,会饿坏的”。王伯转头看着这些孩子,这些孩子虽说不是他的嫡系子孙,但同在王家村,多少都有些亲戚关系,也就应了,村民听了这话,对李逍遥更多了一点亲切。小孩子也回复了热闹的品行,先前看李逍遥身材高大,双目有神,多少还有些害怕。
王伯拉着李逍遥进了自己的家,在配房给李逍遥打扫了一间,烧了点黑乎乎的面汤。李逍遥这折腾了一天,人也累了,虽说面汤难以下咽,但也知道这有可能是老人家能拿出的最好的饭食了。吃过饭后,李逍遥又陪着王伯聊了一会,看老人家有点精神不佳了,就让老人家回去休息了,王伯走后,李逍遥也是蒙头大睡。李逍遥是既来之而安之的个性,对于穿越这种无法改变的事,心里上也渐渐的接受了,就是有天大的事也等醒来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