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班回家,累得要命的老黄,一进门就被女儿抢去了挂在腰间的手机。
八十年代初,一个还有英雄情结的年代,老黄改大两岁年纪应征入了伍。在部队开了四年车,光荣退伍返乡参加四个现代化建设。
他还正赶上了一个好时光,利用在部队学的开车技术,买了一辆拖拉机搞起了运输。没出几年,赚了第一桶金后,鸟枪换炮,买了一辆汽车继续跑运输。发了,现在有了自己的车队,成了名副其实的土豪。虽然有了钱,但身上的土气实在难改,这不,手机还挂在腰间。
“小禾,别闹。”老黄以为女儿又要查看自己的短信。其实,女儿不该看到的短信每次回家前早已删光了的,气的是她娘封她为家中纪委书记,查得紧。
“别紧张,老爸。”女儿娇嗔地说,还特意送来一个十分暧昧的眼神,意思是老爸你那点心思女儿懂。
父女这样闹腾,老黄也习惯了。所以直接进卫生间洗脸去了。虽然早已不用自己开大货,但今天随车跑了一天一身臭汗一脸土灰。
当老黄从卫生间出来在沙发上刚落座,女儿就凑上来说:“老爸,给你装了个东西,你肯定会喜欢的。”
“什么呀?”老黄一脸的不放心,生怕女儿又捣什么鬼,装个东西来监控自己。
老黄的怀疑不是没道理的,女儿小禾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被通信公司招去了,在手机上弄点小玩意是信手拈来的事。
“腾讯刚推了个微信。”女儿拿着手机刚想给老黄介绍,老黄却说:“你们单位的老滕搞了个什么装我机上干什么?”
“我们单位哪有老滕啊,有,也没那本事。”女儿接着说,“是你在玩的QQ那个腾讯公司。”
老黄玩QQ也就那么几年,哪知是腾讯公司的产品,只知自己有个滕姓战友,就自以为是女儿公司的滕干部发明了什么新玩意。
女儿一脸无奈,只好耐着性子一五一十地给老黄介绍微信的使用方法。十来分钟下来,待老黄有点眉目后,小禾便拿出自己的手机,发了一个“无奈”的表情,指着老黄的手机说:“老爸,你看这,有个‘亲亲一家人’,是我建的一个群,我们三口之家。”原来女儿也给老婆申请了一个微信号。
老黄有一个外人看来十分幸福的家庭。退伍回来后,与高中同班同学廖阿珍结了婚,不久就生了女儿取名黄禾,意思是黄家的禾苗。小禾从小乖巧,聪明伶俐,这不,一路顺利读到研究生毕业,又找了个白领工作。而老婆阿珍知书达礼,贤慧能干,是那种出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现代女性,现在是一家厨具公司的老总。住的房子也是有天有地的那种,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靠阿珍挣的钱花了五十来万买下的。
“你点一下‘亲亲一家人’,就可看到我刚发的一个表情。”女儿继续指导着。
老黄尽管听得云里雾里的,但还是按女儿的意思点了一下,觉得新鲜,就拿着手机仔细琢磨起来。
其实,一说到家庭,老黄心里是一直不太痛快的。因为在世俗的眼里,当初他们被亲朋都说是一桩门不对户不当的婚姻。黄家世代农民,廖家却是书香门第。正因为这样,老黄始终想干个人样出来给人看看,后来还真硬是靠自己的勤劳致了富,所以这些年腰背也才觉得挺直了。
“吃饭了,老爸。”女儿叫了几声老黄才听到。
“看新闻联播啊?这么专心。”饭桌上,阿珍明知故问。
“看客户的短信呢。”老黄也故意打趣地说。其实就这一会研究,他已在“亲亲一家人”中发了几条消息,迫不及待地试了身手,两个女人早收到了。
“龙子龙孙刚才在黄河长江里玩得舒服吧?”女儿向着老黄说,“对,开瓶啤酒,祝贺‘亲亲一家人’试车成功!”因为老黄最后发的表情是一杯啤酒。
女儿叫黄禾,微信就以黄河为自己的妮称了,老黄叫黄子龙,当时爹娘的意思可能是倒过来就是龙子黄,而现在却被女儿取了个龙子龙孙的妮称。既然是龙子龙孙了,那一条黄河怎么够呢?于是干脆封老妈为长江了。原来“亲亲一家人”中三人的妮称就被女儿这样定下的了。
小禾给三人都倒上啤酒后,端杯说:“来,老爸老妈我们干一下,庆祝我们‘亲亲一家人’正式开张,也祝老爸老妈微信生活开心快乐。”
象征性地碰了下杯,老黄问小禾:“为什么叫微信啊?”
“好用就行,问这干嘛。”小禾哪有心思去琢磨这个啊。
“你爸就爱钻牛角尖。”阿珍从来不给老黄面子。
“现在这微信可火了,每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对眼的加好友,不对眼的如果人家加你了,你可不让他看你的微信你可看他的微信,也可不让他看你的微信你也不看他的微信。”小禾介绍道。
小禾也不顾老黄一脸茫然,继续说:“这是朋友圈,还可建群,一帮人一起聊天。”
虽然阿珍仔细在听也听不懂,但还是这样阻止了小禾:“你爸又听不懂,你说这些干什么呀。”
“哦,先吃饭先吃饭,个别辅导。”小禾知趣地收了场。
就这样,一餐晚饭在谈论“微信”中地度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