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子方躺在洞里那石头床上,回想起自己最先来这崖底的模样。
那个时候,寒风刺骨,石床上还铺有厚厚的干草,如今,这石床上的草早已经被扫干净。
师父说自己在这崖底都呆七年了,真的这么快吗?
师父今天看起来好像没有多少喜悦,哎,也没什么奇怪的,毕竟他都那么大的年纪了,处事不惊,倒也不足为奇。
不对啊,师父以前不是说过他有仇人吗?还是想将师父置于死地的仇人,师父出去后一定会好好收拾这坏蛋的。
也不知道这些年爹爹和娘亲过得怎么样?还有梦溪,她还是以前那么任性吗?
……
躺在石床上的子方,望着黑黢黢的石壁,脑子飞速的运转,思考着这些问题,要知道,这些问题他已经很久都没有去想过了。
因为,他完全没有时间去想这些问题。而现在,不一样了,他可以去想了,而且他多年的包袱也可以放下了。
至少,他认为可以放下了。
就这样,子方一夜无眠,一直在思考状态下期盼着黎明的曙光穿进洞口。直到,他看见了这光芒。
“师父,天亮了。”子方一个劲儿的朝洞内更深处叫去。
然而,并没有传出回应子方的声音。子方心想师父肯定在准备什么东西,毕竟在这洞里生活这么多年了。
子方正寻思进去帮师父一起收拾东西,却见崔义鹤从洞内缓缓迈着步子走了出来。
子方突然觉得师父今天不同寻常。平日里崔义鹤出来都是仪容整洁,步子轻快,今天头发却凌乱不堪,面容极为憔悴,步子也十分沉重。这些,子方都看在眼里了。
难道师父也兴奋得一夜没睡吗?
“愣着干什么,走啊,为师今日送你出这崖底”崔义鹤厉声说道。说完就径直朝着洞外走去。
总觉得师父今天怪怪的,不过闻声的子方还是赶紧追了上去。
“悟首崖深,出崖之途,唯两人互相借力”崔义鹤对着子方认真讲到。
子方从未听得借力之说,不由得有些茫然。
“借力?”
“不错,借力两者,共行一事,通俗的讲就是你我二人互相推力,以此攀上这万丈崖底。”
这样一说,子方就明白了一点,原来这上崖的方法就是这样两个人互相推搡,可就这一个方法就耗了七年,真的要这么久吗?
崔义鹤毕竟是江湖老者,一眼就看透了子方的想法。
“别以为这借力轻而易举,若修为不够,推力不足,力竭神衰,随时都有可能导致二人跌下悬崖,摔得粉身碎骨。”
“啊!”
这番话吓得子方一阵冷汗,不由得打起了退堂鼓。
“那……师父?”
“大可放心,为师见你这七年日夜苦练,也有些修为了,今日攀这悬崖,倒也不在话下”
这下,子方心底的石头才落地了,师父都打包票了,一定就不会有问题的。
“也是时候该走了”崔义鹤望着崖上自言自语道,声音十分低沉。
看的子方一脸茫然。
“师父,您怎么了?”
崔义鹤并没有回答子方,而是突然抓起子方的衣袖,纵身上跃,大叫一声。
“走”
子方知晓现在已经开始攀崖了,心中不敢有半点松懈。
没多久,崔义鹤抓住一块岩石,子方也抓到一块岩石。
“现在就要开始借力了,徒儿,你先”
说话间,崔义鹤伸出左手,示意子方踩上去,子方也是立马就会意。
于是,子方单脚跃上崔义鹤的左手,崔义鹤单手发力,同时,子方脚尖轻点掌面。便见子方跃上好高一处,停歇下来。
崔义鹤随即跟上,换做子方发力。如此反复多次,两人已经离崖好一段距离。
此时,两人都有些气喘,不过都没有敢懈怠,歇息时刻,崔义鹤突然从怀中掏出兽皮,塞进子方怀中。
“这是为师的会凌秘籍,你且收着,我就不在崖底传授与你了,他日全靠你自己领悟。”
“师父……”子方话未说完,就被崔义鹤抓住手臂,许久,崔义鹤又是使劲一推。
“为师再送你最后一程”
子方只觉得自己体内发热,血液不断涌动,先前的疲惫感少去了许多,顿时精气神都回来了。
子方浑然不知的是崔义鹤先前抓住他的手时,已经灌注了大量的真气在子方体内,在加上崔义鹤使出浑身力气最后一推,直接将子方推上了悟首崖顶。
子方抓住崖边岩石,又是一跃,就轻轻松松的上了这悟首崖。
待上了悟首崖,子方取出方才崔义鹤塞在怀中的兽皮,放在地上小心铺展开来。当即就被兽皮前面几句话给震惊了:
“时至今日,师徒缘尽。崖底往事,莫向人道”
子方突然醒悟过来:原来昨夜师父一夜未眠,并非是因为兴奋。而是连夜赶制这会凌秘籍。
子方抚摸着这块三尺有余的兽皮,心中十分悔恨,突然,手指抚摸处感觉有些湿润,仔细一看,手指染上一层微红,等等,这是?
昨夜,师父用自己的血赶制出来这密密麻麻的会凌秘籍?难怪,今早看到师父神色憔悴,原来是为了这个。
子方所料不错,崔义鹤正是用自己的血赶制出这秘籍的,因为他此生的绝技就是会凌掌,而子方又是他的爱徒。
他甚至还把子方当做了自己的家人一般,所以,他要倾注所有的心血。
只是,子方没有想到,自己的师父为什么不愿意出崖,明明现在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子方以为他师父会出崖报仇,却不知崔义鹤早已经放下仇恨。太多事情,子方不知。
子方感到愧疚的是,他还没有和师父道别,就如此匆匆的分开。
因为未来总是不可预见,所以就有了那么多的遗憾与愧疚,倘若未来可以预见,那……
喔,未来没有倘若。
子方小心翼翼的收好了那块兽皮,然后,面朝崖底跪着,使劲的叩了三下头。
起身,子方决定开始去寻找他的家人,可是,突然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眼前,要去哪里寻找他们呢?
有道是:七年流离路,不见家中书。一朝寻亲时,何处入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