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旅(续篇)
——疯狂购物
外出旅游购物是常事,许多地方导游会有意识地带游客到指定的商店购物,甚至于带有强制性让游客购物,据说有的导游的工资收入基本依靠游客购物的回扣。这次去美国旅游我们也是带着任务去的,外孙的运动鞋、女儿的化妆品,这都是列出购物名单的。
尤其是外孙的运动鞋,那可是点名要买美国三位篮球明星的球鞋,并且注明是科比第6代、詹姆斯第11代、杜兰特第9代的厂品,而且还附带图片。我们从踏上美国领土开始,就注意观察哪儿有这样的鞋卖。从夏威夷到洛杉矶,从旧金山到位斯维加斯,一直到了美国首都华盛顿,都说没有这样的球鞋卖。没办法,为了不落空,只好先买双耐克牌普通球鞋。
和我们一样,许多人都是带着任务去美国旅游的,导游也不例外。有的要买包,有的要买鞋,有的要买化妆品,有的要买保健品,还有的要买珠宝。由于各人想买的东西不同,加上多数人都不懂外语,语言不通,所以,大家都看中了导游,希望导游能帮助解说而方便购物。
于是乎,每到一处购物商店,大家都和导游套近乎,弄得导游无所适从。好得有的商店配有华人服务员,否则一个导游是无法满足大家的要求的。每到一处免税商店,大家就象是不要钱似的购买商品,有人一下买了十几个包,有人买了七八双鞋,有人买了一大包保健品……平时没看出来,这有钱人还真不少。美国地导说了,在美国购物不存在假冒伪劣商品,一分钱一分货。谁要是卖了假冒伪劣商品,会被国家重罚,罚到他倾家荡产后还得蹲大狱。这就更增添了游客们购物的信心。
这次外出,我特地带了个大点的拖箱,一是因为两个人行李多,二是时间比较长,三是也想买点东西。可到了集合点一看,我的拖箱是最小的,就连那些单身的也都带了个大拖箱。当时我还说他们,带那么大的拖箱干嘛!后来才明白,一个个拖箱装得满满的,另外还肩背手提。有的还在美国买了个大拖箱,我也不得不花了240美金买了拖箱。
最后一站到了纽约,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号称全世界的首都。导游一再说,到了纽约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商品,只是价格要贵的多,而且不免税。可我还有一项任务没完成呀,外孙一心想要科比/詹姆斯/杜兰特的球鞋还没买到呀!到了纽约以后,我就全身心地关注这件事。
纽约市中心的街道呈井字形,东西向为一大道二大道……南北向为1道街2道街……我们旅游车停在五大道道街处。因为各人要买的商品不同,导游无法陪同,于是导游说了各种商品所在的位置,各自去买吧。我要买的耐克牌运动鞋在五大道57道街的右侧。我和老伴手拉手小心翼翼地向着商店走去,因为人多,语言不通,加上我的手机漫游没办成,一但走失后果不堪设想。
找到了耐克店,我们拿出随身携带的鞋子图样,一直问到了五楼。黑人服务员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看了看我们的图样,很快就拿出了和我要的一模一样的球鞋,可价格确实贵的多,一双高腰的科比球鞋240美元,相当于4双普通耐克鞋的价格。好不容易看到了,再贵也要买,我们付了款,满意地离开了商店。
回到家,外孙看到了和他想要的一模一样的球鞋,正宗的美国货,而且还有科比的签名高兴的不得了。试穿一下,似乎确实跳得比平时要高许多,开心呀!兴奋呀!欢呼呀!跳跃呀!就差没喊公公婆婆万岁。
第二天,外孙又来我家时告诉我,公公,那鞋是中国制造的,我一听说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大价钱买来的鞋是中国制造,连忙说不可能!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可再一看商标,上面明明白白写着MadeInChina。
一二八长寿之旅
说到去广西旅游,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桂林,因为桂林是我国最早的旅游胜地之一,有着“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此前,几位老同事约我去广西巴马旅游,我迟疑一下,这地方好玩吗?没听说过呀!于是就上网查了一下,原来是长寿之乡。
长寿之乡是近来媒体宣传的热点,全国有好几处,巴马是其中之一,而巴盘屯是长寿老人最多的一个村。闲着也是闲着,去就去呗,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参加了这次号称“长寿之旅”。
乘飞机经长沙到南宁,乘坐5个小时汽车来到巴马县城,入住香格里拉大酒店。第一感觉是这里的经济状况还不错,城市建设和乡村的住房都不比内地差,尤其是农村的住房基本上都是楼房,完全超乎我的想象。
可听导游介绍,巴马县从前是有名的穷乡僻壤,当年行政区域划分时,临近的两个县都不肯接收这个地区,于是就把爸妈都不肯要的地区单独设立一个县,把爸字上面去掉“父”,妈字旁边去掉“女”,取名“巴马”县。巴马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如今闻名遐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游客都纷纷前往,许多外地人在那买了房子,如候鸟一样每年冬季在那过冬,有的干脆居家搬迁到巴马。
许多游客带着大大的塑料桶,用汽车去拉水,因为听说喝了那里的水能长寿。其实这些想法是不科学的,长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空气、水源、地磁、劳动,更重要的是心态。巴马开发之前交通闭塞,几乎是与世隔绝,人们自给自足,自娱自乐,很少和外界联系,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上良好的心态才是长寿的根本原因。
巴盘村四面环山,村前一条泉水河川流不息,人们依山而居,有限的土地足以养活全村人。如果不通公路,想走出山沟是件很难的事,因为方圆上百里都是大山,大山的外面还是大山。巴盘屯是长寿老人最集中的一个村,全村532人中百岁以上的老人就有6人,其中年龄最大的是一位116岁的男性。
由于村子出了名,如今这些百岁老人生活过得也不轻松,他们要每天“上班”接待游客,每天要做伸出拇指(我很棒)以及伸出食指和中指(胜利)的动作上百遍。据说这些老人的年薪都有30万左右,除了政府补贴之外主要来源于游客红包和广告。
就村庄的环境而言,那可以说是相当的好。那里有被英国皇家洞穴协会命名为“天下第一洞的《百摩洞》;有百鸟争宿、雄伟多姿的《百鸟岩》;还有被国内外专家称之为“世界之窗”,集山、水、洞、天为一体的《三门海天窗群》。奇特的山峰、神奇的地下河、溶洞中的暗洞、串珠式的天窗群堪称一绝。洞内的石柱、石幔、石观音,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意大利科考探险家诺萨里奥卢基里博士的评价是:“世界罕见,独一无二”。
游览了这些溶洞之后,大家都赞不绝口。这时导游又介绍了一个自费项目《长寿水晶宫》,听了介绍大家都要求参加。如果说以上的山水洞穴让人惊奇,那么《长寿水晶宫》更加令人惊叹!走进水晶宫,你会感觉到上下左右前后全方位的漫天晶霜与雪白的石旗、鹅管、石钟乳宛若雪洞冰雕,真可谓是晶花王国,晶莹剔透,鬼斧神工,令人震撼!整个溶洞尤如一个巨大的冰雕艺术天堂,真不愧是世界地质公园珍版,人间绝景。有叹道:看完水晶宫,天下不看洞!
此趟旅游我们还游玩了《通灵大峡谷》和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德天跨国大瀑布》,这两个景点都很美也都很壮观,但和本人刚刚游玩过的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以及尼亚加拉跨国大瀑布相比,虽说是各俱特色,虽说是第一和第二之别,但从气势和规模上看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就好比我们这帮号称夕阳红旅游团,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可到了巴马的巴盘村,我们还只能算是孙子辈。
一二九半个世纪的军人梦
——纪念参军入伍50周年
今天是9月9日,对我来说,这是个不平常的日子,说不平常,那是因为这一天是我当兵入伍的日子。1965年9月9日,我胸戴大红花,在乡亲们锣鼓声中参军入伍。一晃50年过去了,当年17岁的娃娃兵,现在已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了。其实自己当年想当兵除了当兵光荣,再就是想到部队锻炼锻炼,见见世面,没想到这一去就是20年。半个世纪前的情景好像就在眼前,部队生活的点点滴滴,至今仍历历在目。
记得从家出发到县城是妈妈和哥哥一路陪伴的,换上军装临别时,妈妈担心我到部队受苦,还给了我6块钱,6快钱那可是我有生以来身上装的最多钱哟!其实,到了部队就发了津贴费,那时候战士津贴费是第一年每月6快,第二年7快,第三年8快,第四年10快。
连同妈妈给的钱,我身上一下子有了12快钱,这么多的钱放在身上怕丢了,我就把10块钱寄给了妈妈,留下2快钱买牙膏、牙刷、肥皂、信封、信纸和墨水,因为部队战士要自己花钱的也就这些,吃饭、穿衣都不要钱,寄信也是免费的,多余的钱根本用不上,而10快钱寄给妈妈倒是能排上大用场。
人说当兵苦,训练出操、站岗放哨、摸爬滚打、爬冰卧雪,可对我们那些来自农村的孩子,根本就没感觉到苦。尤其是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一天三顿饭管饱,每天还有荤菜,简直就是从糠箩跳进了米箩,从人间来到了天堂的感觉。
我们那批新兵能吃呀,45斤计划粮还不够吃,司务长只好用多吃几次红烧肉的办法来减少新兵的饭量。新兵们一个个象吹气似的疯长,入伍一个月,有人体重增加了30多斤,平均一天长一斤多。大家都去照相馆拍照片寄回家,我也拍了一张,可拿到照片以后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胖的变了型。
我的第一张军人照片最近发到战友群里做头像,大家都说不好看,像个毛孩子,没有一点军人气质,有人说的更难听,一看就像是自然灾害的产物。其实那张照片比入伍时已经胖多了,就那样我穿正二号军装还是嫌宽松,拍照时还得用夹子把衣领后面夹上,否则衣领太大。
1969年毛主席针对当时党内的情况,发表了党内要“吐故纳新”的指示。所谓“吐故纳新”就是要清除不合格的党员,吸收新鲜血液。这一指示还有个突出的变化,那就是新党员取消“预备期”,上级党委一批准就是正式党员。
我当时所在的单位是个团卫生队,有十几个战士要求入党,队里把要求入党的人员名单公布,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经各党小组讨论后,提出三名战士做为培养对象。再次公布三人名单征求意见,经支委会讨论决定我一人为发展对象。召开支部大会,我被全票通过,成为单位唯一没有预备期的新党员。可能是巧合,当年正是文革时期,每天都在批判刘少奇的“入党做官论”,可我二月份入党,九月份就提干了。
我在部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从发动到结束的全过程。经历了学毛选、背诵老三篇、三忠于四无限、早请示晚汇报、跳忠字舞、唱毛主席语录歌,还经历了“要文斗不要武斗”。
当时部队对站岗的战士要求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夺枪不还枪,誓死保卫枪”。军人外出走在街上,眼睛不能向两边看,因为两边墙上都是“造反派”的大字报,看了大字报,红卫兵让你表态就很难办,支持/反对都会遭到另外一派的指责。那个年代军装吃香,我外出时曾经两次军帽被红卫兵抡走。
八十年代初期,全国展开了真理大讨论,围绕《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全军上下也进行了学习。当时部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争论的焦点是:分田到户、企业私有化以后会不会出现两极分化?正方认为不会,理由是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有共产党领导,不会让穷人吃不上饭;反方认为,私有化以后必然出现剥削与被剥削,两极分化在所难免。当时,我们除了开会讨论时争论之外,下班以后也三五成群地争论这个问题,有时争论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30年过去了,当年的争论早已有了结果。
1985年,邓小平主持军委工作,部队精简100万。南京军区和福州军区合并,南京军区的陆军学校合并到南昌陆军学校,成立南昌陆军学院。同年,军队将要恢复军衔制,3503军服厂的师傅到部队为团以上军官量体裁衣,为部队换装做准备。
同年10月新式军装发下来了,校官服是混纺毛料凡力丁,我第一次戴上大盖帽,穿上了校官服,遗憾的是没等到军衔发下来我就转业了。部队1965年5月1号取消军衔制,我9月份入伍,1985年部队即将恢复军衔制,我转业了。我当兵期间正好是军队取消军衔到恢复军衔制的那一段,两头没赶上。20年的军旅生涯结束了,从老百姓到军人,又从军人回到了老百姓。
说来也巧,我转业到地方的几次住房都靠近部队营区,部队的军号声,军人的操练声每天都在耳边响起。刚开始的一些年,听到起床号和息灯号就产生条件反射,那些年,我的作息时间和部队是一致的,直到现在,军号声仍然左右着我的生活起居。
其实,军人脱下了军装就是老百姓,可自己还是不由自主地遵循着部队的生活习惯。出门注意着装整齐,走路保持军人姿态;家里搞卫生也总是按照部队整理内务的要求,手巾要挂得方方正正;衣服被子要叠得整整齐齐;时间概念特别强,做事说干就干、雷厉风行。
整整半个世纪过去了,从部队到地方也已经30年,自己从内心里还一直认为我是一名军人,看来,我这个军人梦是醒不了了。
二零一五年九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