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辣文 > 穿越小说 > 巨变岁月 > 第三十六回 浮想联翩思往昔 心潮澎湃念旧事 二
    8

    那天晚上,顺子正和三娘在门前玩耍。他俩做着游戏,正玩得兴高采烈。

    不想,几个身穿黄衣的男子,突然走到了他们跟前,对顺子说了几句什么,就抱着顺子扬长而去。

    顺子临走时,匆匆忙忙地对三娘说道:

    “三娘妹妹,给我的爹娘说一声,我到兴庆宫去了,陛下找我有事!叫他们不要着急!”

    三娘见顺子被抱走,急得大哭,急忙跑回去向大人报告:

    “干爹干娘!顺子哥哥被几个身穿黄衣的人给抱走了!听说是到兴庆宫见陛下去了!”

    顺子的娘一听,着急万分。

    “怎么回事?这么晚了,顺子究竟到哪里去了?莫不是被坏人抢走了吗?三娘,顺子说到哪里去了?天色这么晚,陛下找一个小孩子,干什么呢?”

    顺子娘一听孩子被抱走,一着急,就瘫了下去。

    那天,顺子的爹爹吴F县令李承休正好休假在家,听说孩子被抱走,也非常着急。

    见妻子瘫倒,三十多岁,身材高大的李承休,急忙宽慰妻子道:

    “顺子他妈,你不要着急!顺子已经七岁了,一向聪明懂事,不会被骗子骗走的!

    三娘不是说,顺子说他到兴庆宫见陛下去了吗?肯定是这样的!兴庆宫是陛下所住的地方,治安良好,不会出事的!顺子妈,你在家等待消息,我马上派人一起去寻找!”

    李承休虽然在宽慰着妻子,但心里也没有底,安顿好妻子与三娘之后,李承休就带着人,匆匆忙忙地出门,寻找儿子去了。

    9

    很快地,宫中内侍遵照皇帝的旨令,设法偷偷地将李泌带走,秘密地送入了内廷。

    李隆基这样做,是有他的道理的。他需要得到孩子真实的情况,而不是经过父母教诲过的孩子印象。

    李泌刚刚被接到宫中时,李隆基正与宰相燕公张说对弈。宫里热闹得很,不时传来大人、孩子的说笑声。

    员俶和刘晏,这两个在这次比赛中获胜的天才儿童,也被接到了皇宫里,得到了高规格的待遇。

    那时,员俶和刘晏俩,一见李泌进来,急忙向他打招呼。

    他俩正凑在皇帝与宰相燕公张说的身旁,一边吃着皇帝赐予的果实,糕点,一边无拘无束的说笑,眉开眼笑地观棋。

    君臣俩兴致勃勃,决斗正酣。

    10

    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属SD省DM县人。

    李隆基封泰山时,刘晏才八岁,他“献颂行在,帝奇其幼”。

    李隆基曾命宰相张说考核刘晏,张说非常赞赏刘晏,认为刘晏是“国瑞”。

    于是李隆基授予刘晏太子正字之职。公卿大臣闻其事,纷繁邀请刘晏做客,刘晏顿时名动京师,被时人称之为“神童”。

    此时,刘晏刚刚十四岁,比李泌年长七岁。

    李泌的姑父,是员半千的儿子。

    员半千在武则天、中宗、睿宗时为官,先后任弘文馆学士、正谏大夫、崇文馆学士等职,是位很有才识之士。

    他著有《三国春秋》二十卷,《明堂新礼》三卷、《临戎孝经》二卷、《员半千集》十卷。

    李泌的表兄员俶,是李泌童年、少年时的伙伴。

    员俶少年聪颖,开元年间进书,召试及第,授散官文学,直弘文馆,著有《太玄幽赞》十卷。

    11

    稚气未脱,乖巧懂事,而又机灵活泼的李泌,毫不紧张、蹦蹦跳跳地来到皇帝身边观棋。

    李隆基停下手中的棋子,笑逐颜开,仔细认真地端详了李泌许久许久。

    他用自己的左手,亲热地抚弄着李泌的头顶,十分爱惜。

    张说也停止弈棋,从棋盘上移开目光,开始观察起李泌来。

    仔细注视了李泌一会,李隆基更加喜爱李泌了。他异常兴奋,有些得意地对燕公张说赞扬道:

    “爱卿啊,朕一向自诩,有见人之明。

    朕认为,眼前这个小孩,与先来的小孩(指员俶,刘晏)相比,绝对不逊啊!

    他小小年纪,突然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却一点也不慌张,能够如此镇定自若,充满自信,实属不易啊!

    他的仪表超俗,智慧不凡,说话有理有据,不卑不亢,真是朕之国器哦!”

    宰相张说,听见李隆基由衷地赞扬一个陌生的小孩子,感到十分惊异,不禁又仔细地看了李泌几眼。

    李泌依然是那样地天真烂漫,镇定自若。

    张说小时候也号称神童,他看了李泌好一会,随后点头,朗声附和李隆基道:

    “陛下眼光独到,充满睿智,堪称善于识人,臣一直非常钦敬。微臣也赞同陛下的看法,这孩子确实如此!”

    12

    李隆基与李泌的接触越多,越发对聪明早慧的李泌,心生好感,有了一种强烈的爱才之意。

    “爱卿啊,我们君臣还是不要过早地做结论,还是先真实地了解一下这孩子的学识、智慧和应变能力吧!

    员俶,刘晏,你们两个孩子好好玩,吃你们的糕点。朕先考考顺子!”李隆基计上心来。

    “陛下说得很对!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燕公张说也表示赞同。

    李隆基笑着对宰相张说建议道:

    “爱卿啊,我们君臣的判断,暂时不算。爱卿还是以‘围棋’为题,试试小顺子的才气,我们再作判断吧!”

    “陛下言之得当!孩子啊,我就考考你吧!”张说也有此意,立即接旨出题,对李泌说道。

    “好的,大人!你出题吧!”李泌胸有成竹,毫不怯场地说道。

    张说沉吟半响,指棋出对,考验李泌的急智道:

    “我们就按照陛下的旨意,以围棋为题,做一首‘方圆动静’的诗,诗意可以虚构,尽情发挥。让陛下帮助我们裁判裁判,你说如何呢?”张说建议道。

    李泌不慌不忙地说道:

    “大人,诗意可以虚构,可以尽情发挥,这就很简单了!请大人提点具体要求!”

    李隆基在旁言笑盈盈地对张说道:“此孩子全身是胆,海口大于身!”

    “好,孩子!诗中要用到‘方圆动静’四字,但不能够说到‘围棋’二字!

    我先说:‘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张说抢先吟诗,故意为难李泌道。

    虽是在皇宫大内之中,身处百官敬畏的皇帝、宰相面前,七岁的李泌,却并不惧生,冷静异常。

    接题之后,李泌稍假思索,立即口齿清晰地朗朗应对道:

    “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这四句诗歌对仗工整,没一字提到棋子两字,但处处都言及围棋。用词准确,含意深刻。

    宰相张说一听,大吃一惊。

    见李泌如此幼小,反应居然如此敏捷,张说对李泌身藏的惊人之才,不由得十分诧异。

    李隆基听了李泌的应答诗句,也惊异不已,赞不绝口。

    “爱卿,朕觉得,小顺子应和的诗句,不仅格调新颖别致,而且寓意深刻。

    恐怕比爱卿你的诗句,还要更胜几分啊!”

    宰相张说听了,有些脸红。

    张说忙向李隆基行礼贺喜道:

    “陛下,天降此儿,都是陛下的盛德所致啊!真乃是我圣朝的嘉瑞呵!”

    李隆基欣喜万分,连忙慈爱地把李泌,抱在了自己的怀里,兴奋地赞叹道:

    “唉,孩儿啊,朕为你的才气,激动不已!真是天纵英才啊!

    你表哥对你的夸赞,确实是恰如其分啊!孩儿你,确实不是浪得虚名啊!

    员俶,刘晏,两个孩子快过来!朕今天实在是太兴奋了,一日之间,得到了三个英才!

    朕要好好地犒劳你们,高爱卿,去给孩子们取些甘鲜的果品,糕点,让孩子们尽情地品尝。”

    李隆基轻轻地用手,抚摸着员俶,刘晏,李泌三人的头发,竟然爱不释手,舍不得送他们三人回家了。

    13

    “报告陛下!吴F县令李承休前来拜见陛下!”高力士突然进来禀告道。

    “李承休来见朕干什么呢?朕又没有召见他!”李隆基得到报告,有些诧异。

    “陛下,李承休就是顺子的父亲,他是来找孩子的!”高力士解释道。

    “原来如此!宣李承休进宫来见朕!”

    李隆基这才记起,李泌是内侍奉旨,偷偷地从李家抱出来的,立即下旨,命令李承休进宫来领走孩子。

    李泌的父亲李承休,一个小小的吴F县令,居然受到皇帝召见,不禁喜出望外,急忙进宫朝见皇帝。

    李承休看见儿子小顺子,欢蹦活跳地在宫中玩耍,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见儿子居然受到皇帝和宰相的欣赏,李承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感激涕零,急忙叩头谢恩。

    李隆基命令李承休道:“爱卿免礼!”然后勉励李承休道:

    “爱卿啊,朕恭喜你们夫妻,为朝廷养育了这么优秀的孩子!此儿乃国家之重器,日后必有大成!

    望你们夫妻俩,加倍用心地抚育和教导孩子。

    你们要多多关心,爱护这孩子,把他培育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材,为国为民,尽心尽力!

    只因为小顺子的年纪还小,朕贸然授予孩子官职和爵位,恐怕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朕决定,暂不授予孩子官职和爵位。

    今天已经很晚了,孩子已经有些累了。孩子进一次宫不容易,你就不要把孩子领回去了,朕先抱他至忠王院里去玩耍几天,等些日子,朕再给你们夫妻俩还回去。

    爱卿你说,行吗?”李隆基吩咐道

    “感谢陛下洪恩!朕感恩不尽!”吴F县令李承休感激涕零。

    14

    就这样,七岁的李泌,开始认识了十八岁的李亨,并在李亨的忠王院中,一连住了两个多月。

    后来,李泌的父母,实在非常想念儿子,多次来宫中,打听孩子的消息。

    李隆基父子,依然对小顺子依依不舍。见到这种情况,李隆基也觉得过意不去,这才下旨,让李泌的父母,将李泌接回家去。

    李泌准备出宫回家时,李隆基特别恩赐李泌的父母,再次前来宫中觐见,让他们亲自进宫,来接回自己的孩子。

    这对地位卑微的李泌父母吴F县令李承休夫妻来说,是多大的荣耀啊!

    李隆基特别赏赐,李泌衣物及彩丝绸品数十件,糕点珍果等若干,并晓谕其李泌父母道:

    “爱卿夫妻啊,希望你们夫妻尽心尽力,培育好孩子,让孩子长大后,为朝廷效力。”

    临行前,李隆基还亲自把李泌叫到自己跟前,勉励李泌道:

    “小顺子啊,不是朕吝啬,舍不得朕的官职爵位啊!如果孩儿你刚刚七岁,朕就对你封官任爵,对你宠爱过分,恐怕不利于你将来才智发展啊!

    孩子,你多加努力吧!

    希望孩儿长大以后,能够报效大唐朝廷,为国保民,不要辜负了朕的殷切期望。

    孩儿啊,你要好自为之,深刻领会朕的善意,勤学谨慎,不负皇恩!

    有空,朕随时欢迎你到皇宫,到忠王府里来做客。”

    “朕虽然贵为皇帝,但朕也不得不承认,朕的心理,其实也和平常百姓,没有什么两样,也望子成龙心切啊!”

    李隆基也时时在思考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朕之所以如此看重李泌,员俶,刘晏等人的早慧,就是希望李泌,员俶,刘晏这样的天才少年,能够给予朕的儿子们,以刺激,激励与帮助啊!”

    15

    李隆基在盛情邀请聪明可爱的小顺子,在他的三儿子李亨的忠王府里,住了两个月以后,心里还不满足。

    李隆基还不时下旨,邀请李泌,员俶,刘晏等孩子,到宫里来玩耍,并吩咐李亨等儿孙们,与李泌,员俶,刘晏等多做交往和接触,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慢慢地,年幼的李泌与年长的李亨之间,建立了一种亦师亦友的特殊感情。

    恐怕李隆基也没有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

    就在李泌结识李亨不久,李亨就被父皇封为了太子。但李亨却没有因为受封太子,而获得特殊的恩宠,而是陷入了倾轧与陷害之中,几次险些丧命。

    李泌与李亨父子的特殊情谊,不仅挽救了李亨父子,而且还拯救了大唐帝国,彻底改变了大唐的历史。